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曹宏團隊與西北工業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博士任彥棟等合作攻關,通過對稀有鮈鯽組學數據及實驗數據的整合分析,對稀有鮈鯽的性別決定機制及其獨特的免疫機制進行了深入解析,回答了稀有鮈鯽對重金屬脅迫及草魚出血病病毒敏感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科學進展》。
稀有鮈鯽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小型鯉科魚類,于上個世紀80年代被我國魚類學工作者在四川發現并鑒定。
稀有鮈鯽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性能優越、卵大且透明等諸多特點。與傳統的水生模式動物斑馬魚相比較,稀有鮈鯽對環境溫度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對環境污染物(如重金屬等)的靈敏度更高,對草魚出血病病毒的感染敏感性也高于斑馬魚。
因此,稀有鮈鯽是開展病理學、免疫學、基礎生物學、環境毒理學和遺傳學研究的良好實驗材料。稀有鮈鯽已作為推薦的供試生物列入相關行業標準中。
據介紹,研究團隊通過多組學數據聯合分析,得到了高質量稀有鮈鯽基因組。通過對所有染色體的系統分析,鑒定出稀有鮈鯽性別決定方式為ZZ/ZW型,并對性染色體的結構、序列及性別決定基因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該研究揭示了稀有鮈鯽與其他常見魚類相比,其獨特免疫系統的遺傳基礎。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鑒定到的關鍵基因,發現突變型相比于野生型對鉛離子(Pb2 )的耐受性發生了顯著變化。此外,通過攻毒實驗發現了稀有鮈鯽比斑馬魚對草魚出血病病毒敏感性更高的遺傳基礎。在草魚出血病的防治研究以及重金屬污染環境監測等方面,稀有鮈鯽是非常重要的模式生物。
該研究對于推行新的環境監測物種及實驗動物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水生實驗動物基本依賴于斑馬魚、青鳉、劍尾魚等國外的模式生物。稀有鮈鯽是完全由我國學者發現,并通過相關研究后提出的重要水生實驗動物,將有效應用于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保護。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l7253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 2022-02-09 第1版 要聞)
來源: 中國科學報 荊淮僑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