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記者最近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新聞發布會獲悉,我國高度重視大熊貓等旗艦物種保護,通過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棲息地保護建設等舉措,不斷強化野生動物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野生動物保護是建設生態文明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有力促進了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呈現總體恢復增長和棲息環境不斷優化的良好發展態勢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多樣,野生動物種類豐富,陸生脊椎動物3000余種,已定名昆蟲13萬種。
國家林草局動植物司司長王維勝介紹,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編制印發了一系列保護規劃、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例如,修訂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為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我國建立了由27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連續多年開展“清風行動”“網盾行動”,從加強野外巡護、清理市場及餐館、凈化網絡、嚴格口岸監管及運輸寄遞查驗等多個環節,全鏈條打擊違法亂捕濫獵濫食、經營利用、走私野生動物及制品行為。
“我們還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發布第一批789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和1140處候鳥遷徙通道重要棲息地,有效保護了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王維勝說。
此外,我國整合設立大熊貓、東北虎豹、亞洲象、穿山甲、海南長臂猿等一批旗艦物種保護研究中心,組織實施48種重點瀕危野生動物拯救保護工程,積極改造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和生態廊道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空前加大。
王維勝表示,在持續努力下,我國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呈現總體恢復增長和棲息環境不斷優化的良好發展態勢。
“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和生態環境穩步向好,很多區域以往消失的野生動物重新出現,還有很多區域不斷發現新分布野生動物種類,表明生物多樣性豐富度逐步上升。”王維勝說。
我國野生動物監測技術不斷完善,爭取早日實現對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全面監測
中科院院士魏輔文介紹,為調查掌握野生動物資源本底狀況,我國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全面開展了科學考察。
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實施后,我國先后安排了一系列區域性本底調查和專項物種等野生動物調查,還于1995年啟動了全國首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于2008年發布了《中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啟動實施了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同步開展了289個區域常規調查、鳥類同步調查、專項物種調查。
“通過這一系列調查,我國共記錄到3000余種陸生脊椎野生動物,除極少數物種外,絕大多數物種的主要分布區域和威脅因素已基本掌握;較為精準地掌握了200多種陸生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發現了部分新種、新的分布記錄。”魏輔文說。
鳥類是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的重要指示生物,“環境好不好,就看鳥多少”。據2024年全國908個水鳥集群越冬區同步監測結果,共記錄到越冬水鳥172種,總數量達505萬只,為迄今為止全國范圍內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監測數量的最高紀錄。
“但必須認識到,野生動物種群數量調查本身就是生態學上的一個難點。”魏輔文說,由于動物種類繁多、生物學特性各不相同,種群數量調查還面臨技術上的困難。目前正研發、推廣資源衛星、無人機、分子生物學、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統一規范監測技術標準,搭建陸生野生動物監測體系,爭取早日實現對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全面監測。
大熊貓飼養繁育等領域科研水平顯著提升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物種,被譽為“國寶”,野生大熊貓僅分布于四川、陜西、甘肅的邛崍、岷山、秦嶺等地。
“我國對加強大熊貓保護十分重視。”魏輔文說,我國建立了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地體系,約72%的大熊貓野外種群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內得到保護。此外,我國還建立了自然保護區,整合設立了大熊貓國家保護研究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熊貓等瀕危物種科研平臺。
目前,我國先后與20個國家26個機構開展了大熊貓合作交流。魏輔文表示,通過國際合作,我國在大熊貓飼養繁育、疾病防治、野外放歸等領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有人認為,保護大熊貓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大熊貓回到野外自由生活;也有人認為,大熊貓人工繁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定震對此表示,野生動物就應該生活在野外,而且不僅限于大熊貓。但是,遷地保護作為就地保護的輔助手段,也是必須的、必要的。
“這是因為它們在人工環境下生存太久,需要在特定的年齡段接受特定的野化訓練,并評估合格后,才可以放歸。否則,其命運是可想而知的。”劉定震說,對此,專家采用系統、科學的培訓手段,選擇野化訓練合格、具備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的大熊貓放歸到面臨滅絕風險的小種群,以期盡快復壯這些小種群。
據介紹,2012年以來,國家林草局已經組織專家開展了大量工作,分別在大小相嶺、岷山山系成功放歸圈養繁育大熊貓10只,其中7只成功融入有滅絕風險的小相嶺山系野生種群,1只成功融入大相嶺山系野生種群,2只成功融入岷山山系野生種群。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斯萍介紹,今年我國還將與美國、澳大利亞、奧地利開啟新一輪大熊貓國際合作,同時已經完成了“福寶”等7只大熊貓的接返工作。按照中外大熊貓合作協議規定,今年還將有序接返協議到期和幼仔到齡的10余只大熊貓。
出品 | 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于2024年第14期《民生周刊》雜志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