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平
應漢杰
本屆年會特別邀請劉加平和應漢杰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以《現代混凝土研究與重大工程應用》和《生物技術與未來制造》為主題作特邀報告。
以普遍采用化學外加劑和工業廢渣為特征的現代混凝土,是當今世界用量最大的土木工程材料,不僅降低了資源消耗、提高了材料耐久性,更支撐起超長跨徑橋梁、超高層建筑和超長超寬隧道等現代土木工程的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加平長期致力于“收縮裂縫控制”“超高性能化”兩個核心領域的深入研究,結合混凝土結構和施工因素,進一步豐富了現代混凝土收縮裂縫控制理論體系,發明了系列功能性土木工程材料,創建了減縮抗裂、力學性能提升和流變性能調控三個關鍵技術群,科研成果成功應用于港珠澳大橋、太湖隧道等110余項重大工程。
劉加平院士將以《現代混凝土研究與重大工程應用》為主題,講述現代混凝土技術在流變性能調控、收縮裂縫控制、超高力學性能和高耐久性能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以及如何實現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規模化工程應用,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和國防建設的重大需求。
化石資源大大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展,但其大量使用帶來的資源、能源與環境危機,正向人類社會發起新的挑戰。發展“陽光經濟”(生物經濟)是緩解人類社會危機的重要解決方案,生物技術也成為繼信息技術之后各國競相發展的新型戰略產業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應漢杰長期從事生物與制藥工程領域的研究。他依據細胞的特性和仿生的原理,發明了能量調控和細胞集群調控等系列創新技術,解決了果糖-1、6-二磷酸等醫藥化學品、生物乙醇等生物基化學品、蟲草素等天然有效成分以及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和核酸等產品生物合成效率低、生物催化劑難以長期使用和連續化生產難以實現等問題,推動了生物發酵過程從間歇式向連續化生產的轉變,提高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本場報告會,應漢杰院士將以《生物技術與未來制造》為主題,從生物制造的關鍵技術進展與其在化學品、醫藥、營養健康品、材料、農業、飼養業、環境等領域的應用作為主線,以實際案例探討生物制造對傳統物質合成方式、制造方式、生產方式的變革效應,以及在促進非糧生物質綜合利用中所發揮的作用。
來源:南京日報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