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
“是青頭潛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焦鏡頭掃過雙桂湖的湖面,重慶市梁平區濕地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余先懷很快鎖定目標、按下快門,記錄下當天在重慶梁平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巡湖的收獲。
放下相機,望著時而在湖面嬉戲、時而潛入水底又時而展翅高飛的鳥群,余先懷欣慰地感嘆:“都回來了!”
自從冬候鳥來了,只要天氣不錯,余先懷總要帶上相機環湖一圈觀察鳥兒們的棲息情況。靈動的生態美景惹得余先懷走走停停,一圈下來兩個小時就過去了,一天走上個三五趟也是常有的事。
“這幾年,我們陸續新發現不少珍稀動物來到雙桂湖過冬,已有統計的210多種鳥類中,青頭潛鴨、彩鹮、中華秋沙鴨在內的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就有28種。”余先懷話語里透著興奮。
然而,就在十幾年前,雙桂湖卻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蒼鷺 余先懷攝/光明圖片
“又黑又臭!要是讓我去湖邊洗手,我都害怕伸手,更別說這些稀奇鳥兒來過冬了。”說這話的,是雙桂街道千明村的黨支部書記李漢農。
這位在雙桂湖邊土生土長的大漢,回憶起當年生態破壞的場景,仍感到痛心疾首:“這里以前就是搞魚類養殖的水庫,為了追求產量一個勁投放飼料,岸上畜禽養殖的糞便和農藥也順著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簡直觸目驚心!”
為了經濟效益,千明村只得通過取締肥水養魚,減少飼料、肥料投放等方法稍加改善。2015年,在新城建設之時,面對滿目瘡痍的水體狀況,有人甚至建議將雙桂湖一填了之開發房產,也有提議將其簡單改造為用于休閑旅游的市政公園。
但梁平區卻決心花大力氣,瞄準生態保護的長遠目標,走小微濕地保護修復之路。
“叫停肥水養魚后的10年來,通過水生態系統自我修復,雙桂湖水質從劣Ⅴ類改善為Ⅲ類。基于此,我們又采用物理與生態治理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對原有底層淤泥轉移和消納,并通過適當投放濾食性魚類、栽植野生荇菜和蓮藕改善水質。”余先懷介紹,當地又建立基塘凈化系統、湖岸多塘系統和垛基小微濕地系統,以環湖多帶多功能小微濕地群落,有效攔截和凈化水源,形成了環湖生態屏障。
同時,以保留雙桂湖岸線、保留湖泊水陸交替空間帶、保護野生動植物、保留原生態的原則進行改造,雙桂湖不僅更凈了,還更美了。環湖四周都栽植起了藤蔓植物和挺水植物美化岸線,包含草本植物帶、耐水淹灌叢、林澤多級復合植被結構的5000余畝湖泊田園風光逐步恢復。濕地公園還劃分出生物生態保育區、無人區以及休閑區,分別保障動物保護與群眾休憩的需求。
眼下,漫步于一步一景的雙桂湖,目之所及都是和諧畫面。
“一年四季都有花!雙桂湖變得這么美,大伙兒都喜歡,也特別珍惜。”李漢農說,村子里還著手整治村風村貌、改變村民生活習慣,“大家積極性特別高,都曉得要把我們村范圍內的3公里岸線守護好。”
湖清水美的自然風光還吸引著周邊游客前來。忙時耕作、閑時賞景的村民又在家門口把自家菜地里、院子里的蔬菜瓜果賣了出去,意外嘗到了庭院經濟的甜頭。
改變不僅僅在千明村。瞧!充分利用當地中小型河流、水庫、水田、池塘等資源,基于雙桂湖的小微濕地保護實踐而生的“小微濕地 ”理念與經驗已經在梁平全區復制開來。
重慶梁平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 向成國攝/光明圖片
2022年,梁平在獲評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的國際濕地城市后,還持續實施“十百千”小微濕地示范工程,即建設10個小微濕地特色鄉鎮、100個鄉村小微濕地休閑公園、1000個森林小微濕地,在完善村民居民房前屋后蓄水功能的同時綜合發展文旅產業。美麗生態,正成為促進梁平區經濟發展的蓬勃動力。
回到辦公室,余先懷每日的鳥類監測工作還在繼續。打開電腦,登錄“雙桂湖鳥類AI監測大數據平臺”,他還能通過沿湖的11個高清攝像頭,對雙桂湖各處,尤其是無人區的情況進行實時掌握。而通過AI,平臺已經自動識別和統計到800多萬次鳥兒光顧雙桂湖的畫面。
“我們正打算完善系統,打造水陸空全方位監測的智慧濕地,這樣就能細致地了解雙桂湖的生態系統,根據源源不斷的材料提升濕地保護效果。”余先懷說,“爭取讓更多鳥類喜歡上我們雙桂湖,每年都來!”
《光明日報》(2025年02月05日 08版)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