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輔文
——
中科院院士
江西農業大學校長
《昆蒙框架》通過以后,國際社會對《昆蒙框架》特別是“30×30”目標,給予更多厚望,并積極探索保護模式。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想從科技如何更好地支撐《昆蒙框架》履約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談四點意見和建議:
一是推動生物多樣性監測衛星的研發,實現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動態監測。《昆蒙框架》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監測來掌握生物多樣性的本底和動態變化規律,隨著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環境DNA組學等新技術的發展,生物多樣性監測正在步入智能化時代,在監測精度提高的同時,大幅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但由于載荷技術可分辨率限制,還缺少專門的生物多樣性監測衛星。未來希望結合新技術發展,通過技術攻關,發射生物多樣性監測衛星,實現生物多樣性的連續動態監測。
二是統籌考慮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實現保護地綜合規劃。原來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及優先保護地的規劃基本只考慮物種多樣性,《昆蒙框架》突出了野生物種遺傳多樣性的重要性,因此在“30×30”目標落地實施時,要綜合考慮物種多樣性、系統發育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實現基于多維度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地的規劃。我們此前有一項研究,從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系統發育多樣性三個維度,揭示全球海洋動物多樣性的分布格局,發現建立22%的海洋優先保護地就可以實現95%以上的海洋動物的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乃至系統多樣性的有效保護。海洋30%的保護目標倍受關注,要實現這個目標任重道遠。由于海洋開放性、立體性、流動性強,再加上海洋權益的復雜性、重要性及敏感性,決定了海洋保護地的劃定更需要基于生物學、生態學、氣象學、地質學、化學和國際法等交叉學科的綜合考慮。
三是啟動“瀕危物種諾亞方舟國際大科學計劃”,為瀕危物種的保護,特別是滅絕物種的復活提供契機。《昆蒙框架》致力于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物種滅絕的趨勢,隨著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物種高質量完整基因組的保存得以實現,未來,借助合成生物學、干細胞生物學、基因編輯、克隆技術的發展,有望實現滅絕物種比如白鰭豚的復活。因此建議成立國際科學聯盟,啟動“瀕危物種諾亞方舟國際大科學計劃”,通過解析和保存瀕危物種的高質量完整基因組,建立物種拯救和重現的技術體系,為瀕危物種拯救和滅絕物種復活提供技術支撐。
四是充分調動各方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性。“30×30”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依賴于“基于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即OECMs,OECMs的劃定可以參照一定標準,但要有足夠的靈活度,各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立不同標準。中國境內多項措施都是潛在的OECM,如生態紅線、重要棲息地、生態保護小區、神山圣湖、風水林等,具有很重要的推廣價值。這些潛在的OECMs在大幅度提升保護面積的同時,還可以將已有的自然保護地連接起來,提升生態系統的連通性,但如何來調動資金和資源,實現基于OECMs的保護仍是難題。
江西婺源保護小區可作為典型案例。1992年起,江西省婺源縣率先探索中國自然保護小區的生態模式,對斑塊狀分布的天然林實施保護,目前已經建立了193個自然保護小區,保護了中國特有、僅分布在江西的極度瀕危的藍冠噪鹛,其種群數量從2012年約200只發展到了現在約600只,實現了社區發展和物種保護的雙贏。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婺源石門村考察時指示,一定要保護好這種神秘的小鳥。我任職的江西農業大學有幸參與藍冠噪鹛保護工作,作為校長,我正在推動將學校8000畝林場作為OECM來保護,將學校2000多畝森林公園納入正在申報的廬山國家植物園江西農業大學分園進行保護。借此機會,歡迎各位專家到江西農大指導工作。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