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亞太森林組織秘書長魯德在10月16日舉行首屆普洱亞太林業論壇新聞發布會說,亞太林業論壇落戶普洱,是亞太森林組織基于普洱擁有森林資源優勢、地緣區位優勢、平臺基地優勢、產業體系優勢、地方政策優勢和未來發展優勢,在森林生態系統綜合管理、林業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等方面作出典型示范的權衡考慮。10月24日,首屆普洱亞太林業論壇在云南普洱開幕,以后每兩年將舉辦一次,亞太森林組織普洱培訓基地為論壇永久會址。解碼亞太林業論壇落戶普洱的成功密碼,我們從普洱護猿、護象、護牛說起。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勐野江(江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普洱,流淌在藍天白云之下,孕育于青山綠水之中。哀牢山、無量山、怒山三大山脈和紅河、瀾滄江、怒江三大水系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在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保存著全國近1/3的物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51種,享有“全球生物種質基因的寶庫”“云南動植物王國的王宮”的美譽。近年來,普洱市各族人民不斷鑄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更嚴要求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演繹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畫卷。
護猿:恢復棲息地
天還未亮,身著迷彩服、腳穿解放鞋、肩挎一壺白開水、手提干糧的熊有富就已出門,和同伴穿梭在景東彝族自治縣景福鎮岔河村大寨子村民小組的原始森林里,進行著監測西黑冠長臂猿活動。當地里的父老鄉親給他們起了一個親切的名字——護猿人。作為護猿人,艱辛是常態,然而無論天陰下雨,他們都會守護著無量山里的“小精靈”。
十年前,記者就有幸跟著熊有富等人體驗過護猿工作。他們長期練就一身好本領,爬坡過干溝鉆樹林,如同走平路。找到西黑冠長臂猿猿群后,護猿人會認真觀測,用筆記本記錄著猿群的生活習性,有時還用相機等設備采集信息。在深山老林里工作一天,他們回到家還跟家人分享護猿的樂趣。
△西黑冠長臂猿(普洱市林草局供圖)
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投入護猿工作,村民劉業坤還幫助妻子“減負”,把家里的30余只山羊全部賣掉。記者發現,在大寨子村西黑冠長臂猿監測站,像熊有富、劉業坤他們這樣加入護猿隊伍的村民還有很多。
據了解,為了為進一步完善生態系統的保護機制,加強對西部黑冠長臂猿保護等各項工作,早在1986年3月就建立了無量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4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黑冠長臂猿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而無量山自然保護區是西部黑冠長臂猿的主要棲息地。
長期以來,云南無量山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東管護局始終致力于黑冠長臂猿的保護,2003年,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無量山西坡景福大寨子建立了我國唯一的野外長臂猿監測站,拍攝到一系列獨有的西黑冠長臂猿影像資料,共記錄到長臂猿食物100余種,監測到了長臂猿“新生嬰猿”“家庭首領替代”等生態行為學現象。
近年來,該局通過成立長臂猿巡護隊,建立2套野外視頻監控系統、4個監測卡口,按公里網格安裝林區紅外相機,強化長臂猿棲息地日常巡護,與森林公安、林草等部門開展跨區域聯合巡護。建立了長臂猿食源地2000多畝,人工修復工礦用地、荒山荒地3000多畝,為西黑冠長臂猿野外覓食提供充足的食物保障。同時,建立長臂猿野外監測站,與中科院昆明動物所、中山大學、大理大學等科研院校聯合開展長臂猿習慣化研究、生態行為學研究、食性研究及遺傳學研究,成功地將3群長臂猿習慣化,開創了全球不投食習慣化西黑冠長臂猿的先例。
此外,建立生物多樣性展廳、大寨子“猿猴之家”,開展“拯救中國猿—讓天籟之音不成絕唱”的長臂猿保護系統宣傳活動,《聽長臂猿打鳴的地方》《綠色生命守護神》《尋找黑金剛》《云嶺之脊—無量山》等60余部專題片先后在央視頻道播出,周邊社區近20名狩獵者投身于長臂猿保護工作,700余戶社區居民退出保護區放牧,“人退猿進”和諧相處。
如今,景東縣域范圍內西黑冠長臂猿種群數量從1986年兩山自然保護區建立統計的50多只,到現在99群600多只,成了我國西黑冠長臂猿保護的典型成功案例。
護象:建“食堂”
近日,思茅區云仙鄉罵木村委會小團山村民小組村民陶雙權告訴記者,自從去年年底手機上安裝了“普洱亞洲象預警”App,不再做“睜眼瞎”了,野象來了,就躲在屋里休息,野象走了,就立馬出動干活。
“野生亞洲象成了村里的‘??汀淮艟褪呛枚嗄炅??!苯枪嶙逡妥遄灾慰h康平鎮大樹腳村村民唐紅琴向記者介紹,招待好“??汀?,村里也是有一套“禮儀”:空中有野生亞洲象監測員的無人機監測預警,手機里安裝“普洱亞洲象預警”App,寨前建起數百畝“大象食堂”。即便在田間地頭,突然出現大象,也可以往10余米高的亞洲象監測塔跑好避讓大象。在普洱野生亞洲象活動頻繁的地方,類似以上的例子還有很多。
△野生亞洲象(普洱市林草局供圖)
普洱市委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特別是亞洲象保護工作,組建了一支25人的專業護象隊伍和70人的大象監測員隊伍,對亞洲象群進行人工和無人機預警監測,統籌做好亞洲象保護救助、安全防范、預警監測、引導村民撤離危險區域等工作。目前,已成功救助6頭亞洲象。
在普洱市,還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亞洲象觀測塔、全國第一個亞洲象護象小學,隨后又分別在思茅區擴建1個蚌弄防象護象小學、江城縣擴建1個亞洲象觀測塔;在亞洲象主要活動區域安裝太陽能路燈523盞、太陽能庭院燈350余盞、制作安全警示牌380個。普洱市還有效提高了野生動物肇事保險投保力度,補償標準有了明顯提高,僅2022年下半年完成國家、省級資金投保700萬元,并與承保公司簽訂服務協議,更大程度彌補了群眾的經濟損失。
2021年,野生亞洲象“短鼻家族”從普洱出發,開啟北上南歸之旅,成為云南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案例。目前,在普洱市常年活動的象群約10群127頭,同一時點最多監測到有202頭野生亞洲象活動,占全國的60%以上。
護牛:建“鹽倉”
印度野牛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普洱市的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內印度野牛的核心分布區域之一,保護區內的思茅片區和瀾滄片區均有印度野牛分布。
1996年,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以來,印度野牛種群總數量趨于穩定向好發展。
“有幾頭印度野牛經常在我們寨子的山林里活動,有好幾年了?!彼济﹨^龍潭鄉老魯箐村民羅成文告訴記者,村民進出或做農活都會盡量繞路走,騎摩托或開車盡量不鳴笛,減少對印度野牛影響,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記者在糯扎渡自然保護區及周邊村寨走訪發現,群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越來越強,措施更加有力。
據了解,2018年以來,在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還啟動實施了保護印度野牛等極小種群的科研監測項目,在印度野牛頻繁活動區域安裝300余多臺紅外相機監測,五年時間紅外相機拍攝到印度野牛上千次。
△印度野牛(普洱市林草局供圖)
以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小干箐區域為例,紅外相機監測到了印度野牛從幼崽變化成亞成體期間的變化。通過監測發現,2021年7月,在小干箐區域產下的一頭小牛犢,目前已長大成亞成年的印度野牛。
據介紹,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通過監測,逐步掌握了印度野牛生活活動規律,精準開展食物源基地、硝塘、棲息地植被恢復等建設和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在保護區內,選擇印度野牛喜食的粽葉蘆、雞嗉子榕(雞嗉果)、楊翠木、飯豆等植物,以連片和零星交錯的方式種植57畝食物源基地。并改造野生粽葉蘆或雞嗉子榕分布集中的區域共1200畝,形成粽葉蘆、雞嗉子榕成為優勢種的植物群落,供印度野牛取食。設置巡護路線25公里,在印度野牛必經的過道和長期取食的地點修建7個簡易的人工硝塘。
△糯扎渡省級自然保護區(普洱市林草局供圖)
近年來,西黑冠長臂猿、野生亞洲象、印度野牛等普洱“明星家庭”的消息時常見諸各大新聞媒體,全市保護生物多樣性取得的成果備受關注。普洱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構筑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普洱作為全球北回歸線上生態保存最完整、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綠洲的地。
來源:普洱發布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