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海邊看到椿葉花椒這種植物時是三十多年前的冬天。在去東門島海洋氣象站的路上,盡是這種樹干上布滿鼓釘刺但已沒有葉子的植物,一直以為是剌楸。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待我再次看到這種植物的花葉時,竟然讓我一下子從夢中驚醒,這哪是刺楸,分明是蕓香科植物,后來一查才知是椿葉花椒。浙江也有叫海桐皮的,可能用它的根皮得名。
椿葉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old & Zucc.)是蕓香科,花椒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0余米;莖干有鼓釘狀,當年生枝的髓部甚大,常空心。花序軸及小枝頂部常散生短直刺。
在象山半島,有一定年數的椿葉花椒,因受風浪影響樹木都吹得東歪西倒或偏向一邊,其鼓釘刺扁平,頂端銳刺幾乎沒有;當年生植株(幼苗)及葉子背面有尖銳刺。嫩枝、葉柄、果枝及嫩刺均紅色。
估計有人會問,椿葉花椒為什么在莖干生長著那么多銳利的鼓釘刺呢?其實植物都是有智慧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能生存下來。椿葉花椒滿身長刺,目的就是防止遭受其他動物或人為傷害,不得已才把自己設計成這樣。
有小葉11-27片或稍多;小葉整齊對生,狹長披針形。葉緣有明顯裂齒,油點多,肉眼可見。葉背灰綠色或有灰白色粉霜,中脈在葉面凹陷。揉碎葉子有一股清香的花椒味,聞之沁人心脾。
花序頂生,多花,幾無花梗;萼片及花瓣均5片;花瓣淡黃色。分果瓣淡紅褐色,干后淡灰色或棕灰色,油點多,干后凹陷;種子黑色,就像是一只只眼珠子。8-9月開花,10-12月結果。
椿葉花椒,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臺灣、香港、云南等地,生于海拔500-1500米山地雜木林中。而象山基本生長在500米以下的山坡,尤其喜歡生長在海邊潮上帶或懸崖上。
據資料載:椿葉花椒的根皮及樹皮可作草藥。味辛,苦,性平。有祛風濕、通經絡、活血、散瘀功效,治風濕骨痛、跌打腫痛。臺灣居民用以治中暑、感冒。但一說有小毒,如此請慎用,但可采些曬干作為非食用香料或防蟲之用。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