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中提出“做大做強生物經濟”;2022年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向社會發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描繪未來5年生物經濟發展“路線圖”……
作為一種經濟形態,究竟什么是生物經濟?究竟是什么驅動了生物經濟時代的到來?……帶著一系列問題,《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走近10多位知名專家、創新型企業家、領軍型科學家、著名投資人和地方政府負責人。
▲2020年4月21日,海南勝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斛育種培養室內,工作人員查看石斛種苗的生長情況。郭程攝/本刊
一問:究竟什么是生物經濟?
以生物科技革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乃至產業革命已經到來。
1998年,美國未來學家、Biote-chonomy LLC公司董事長胡安·恩里克斯發文表示:基因組學等新的發現與應用,將導致分子—基因革命,使醫藥、健康、農業、食品、營養、能源、環境等產業發生重組和融合。
以克林頓第13134號總統令——《開發和推進生物基產品和生物能源》為標志,1999年美國政府提出“以生物為基礎的經濟”概念。2000年,美國聯邦政府發布《促進生物經濟革命:基于生物的產品和生物能源》報告。
中國專家也較早關注到生物經濟。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原主任王宏廣在2000年提出“生物技術將取代信息技術引領新科技革命”。中國農業大學生物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鄧心安教授2002年發表文章提出,“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為基礎的、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
今天,在王宏廣看來,生物經濟是以現代生物技術及生物資源為基礎,以生物產品與服務的研發、生產、流通、消費、貿易為基礎的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數字經濟之后的第四個經濟形態,也稱第四次浪潮。生物經濟主要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資源、生物安全、生態環境、生物服務、生物信息等領域。
曾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1%項目的華大集團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汪建在即將出版的《生物經濟——一個革命性時代的到來》一書中提出,人類進入的不僅僅是生物經濟時代,而應該叫“生命時代”。生命時代是一個以生命的健康、價值、意義作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的時代。
二問:究竟什么驅動了生物經濟時代的到來?
生命體是迄今已知最為復雜的物質系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科技委主任賀福初院士說,從基因組到蛋白質組、轉錄組等,組學的發展引領了20世紀末至今的生命科學大發現時代,一系列重大發現噴薄而出,生命科學呈現爆發式成長乃至革命性突變的態勢。
而隨著現代生命科學快速發展,以及生物技術與信息、材料、能源等技術加速融合,高通量測序、基因組編輯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現代生物技術突破與產業化快速演進,生物經濟正加速成為繼信息經濟后新的經濟形態。眾所周知,隨著基因測序技術革命性的進展,全基因組測序已成為常見的科研、診斷手段,基因檢測成本“超摩爾定律”般的快速下降,使更多的臨床和醫學應用成為可能,也為個體化診療技術和產業發展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
“生物經濟時代,引發科技產業重大革命的基本因子就是基因。基因科技的發展,是推動生物經濟眾多領域快速發展的重大革命原動力,是生物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鄧心安說。
生物科技革命乃至產業革命的背后,是工具的進步。華大基因歷時多年通過并購、消化、再吸收,推出系列高通量測序儀,并且大規模商業化,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后全球第二個大規模商業化高通量測序儀的國家。
“可以設想,利用國產高通量儀器和大平臺,我們可以低成本地減少相當一部分出生缺陷新生兒。”掌握自主工具后的汪建更有底氣,“我們能不能在全世界出生缺陷疾病控制上作出更多貢獻?”
三問:目前處于生物經濟時代的哪個階段?
生物醫藥、生物材料、生物育種……一系列生物產業近年來獲得迅猛發展。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戰略情報部主任陳方判斷,當生物產業集群在國民經濟中逐漸發揮主導帶動作用,與其相關的經濟活動越發廣泛和繁榮,有望推動產業革命和社會經濟結構調整時,就有理由推測其可能引領經濟形態的新一輪更替。
人類究竟處于生物經濟的哪個階段?鄧心安的看法,代表了不少人的共識——以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為標志,生物經濟進入孕育階段;2000年人類基因組草圖的破譯完成,標志著生物經濟進入成長階段。大約到21世紀30年代初,生物基及生物科技產品將得以廉價且普遍使用,預計那個時候生物經濟發展會進入成熟階段。
專家們認為,肆虐兩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生物產業的發展,加速了生物經濟時代的到來。在生物經濟時代,基因重塑世界,以革命性的手段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生物、信息、物質跨界大融合,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從“萬物互聯”轉向“萬物共生”。
四問:多少國家、國際組織制定了生物經濟政策、戰略?
進入21世紀,一些發達國家和國際機構開始密集制定、實施生物經濟戰略。
2009年5月,經合組織發布《2030年生物經濟:制定政策議程》報告,對生物技術潛在影響最大的農業、衛生和工業三個部門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全面分析,認為到2030年生物技術對全球GDP的貢獻率將達到2.7%以上。
2010年到2012年,歐盟連續3年發布《基于知識的歐洲生物經濟:成就與挑戰》戰略、政策白皮書《2030年的歐洲生物經濟:應對巨大社會挑戰實現可持續增長》和《為可持續增長創新:歐洲生物經濟》戰略。
在美國,2012年白宮發布《國家生物經濟藍圖》:“幾十年來的生命科學研究以及日益強大的生物信息獲取和利用工具的開發使得人們更加接近以前無法想象的未來之門:用CO2直接生產的液體燃料,用可再生生物質而不是石油生產的可降解塑料……”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制定了生物經濟戰略或生物經濟政策,從國家安全、經濟、產業、科研、創新以及可持續發展等不同方面布局生物經濟的發展。
五問:為什么說生物經濟時代是“一個革命性時代”?
約20年前,理查德·W.奧利弗在《即將到來的生物科技時代:全面揭示生物物質時代的新經濟法則》一書中就曾經預言,生物物質經濟將以爆炸性的態勢在短時間內為全球經濟帶來革命性的發展,它會像基因一樣從內部展開從而帶來根本的改變,其力量已經相當明顯。
基因編輯、合成生命、DNA存儲……21世紀的今天,一系列人們難以想象的新技術、新變化,不斷涌現、迅速發展,給經濟社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尤其是給生命本身帶來巨大變化。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院長郝小明說,未來,以基因測序、合成生物技術、液體活檢、細胞免疫治療、生物大數據、生物仿制藥等為代表的生物技術將推動新一輪產業變革。
生物經濟給醫學領域帶來的變化將是革命性的。可注射膠原心肌再生支架引導心肌再生、可注射智能生物支架結合干細胞修復早衰卵巢……伴隨多個臨床研究取得成功,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戴建武已成為國際著名的生物醫用材料與再生醫學領域領軍科學家,“生物經濟時代是‘已經到來的未來’。”
在細胞治療領域耕耘十多年、在全世界率先突破細胞規模化制備的深圳賽動生物自動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沐蕓博士認為,步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人類將不僅能準確預測疾病風險、開展精準治療,還有望能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治愈一些重大疾病或消除一些遺傳病。
六問:和以往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有何異同?
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伴隨對DNA“讀”“存”“寫”能力的提高,人類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迎來了生命科學革命或者說“基因革命”。
鄧心安說,不同經濟時代,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以及由此導致的人與自然關系是不同的:農業革命增強了人類生存能力,使人類從采集捕獵走向栽種畜養,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社會;工業革命拓展了人類體力,以機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了個體手工生產;信息革命增強了人類腦力,帶來生產力又一次質的飛躍,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專家認為,如果說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分別拓展或增強了人類的生存能力、體力、腦力,那么生命科學革命或者說“基因革命”則增強了人類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能力——一個設計與合成生命的時代,即從“讀”基因到“寫”基因的新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七問:“生物經濟”時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麥肯錫研究院報告分析預測,生物革命將在未來10到20年內產生2萬億到4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影響,其中一半以上來自醫療衛生以外的領域,包括農業和紡織業等。
專家們表示,如果說以前的經濟形態,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都是一種“外在”于生命的經濟形態,可以提高生命的生存質量和效率,而生物經濟則是一種“內在”于生命的經濟形態,它作用和改變的是生命本身。
展望未來,王宏廣說,工業科技革命,機械化、電氣化強化了人類的體力,信息化、智能化強化了人類的腦力,未來的“生物化”則直接延長人類壽命,大多數人的健康生活、工作時間可能延長10年以上。“生物化”不但能夠像其他幾次科技革命一樣改造自然世界,而且還能夠改變人類自身。
“生物科技革命目前還只是一個新的起點,遠沒有到成功的時候。”劉沐蕓說,生物新技術的應用并不局限于健康領域,而是會拓展到農業、食物、消費品、材料、化工和能源等領域,將對人類社會和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生物技術產品的多樣性,為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對于中國來說,在工業經濟、信息經濟時代苦苦追趕后,生物經濟時代是一次難得的‘換道超車’機會。”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主席、四川大學教授張興棟說。
八問:究竟應該怎樣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
當今世界,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正加速融合。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主任馬俊才說,生命科學研究已經進入“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時代,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已成為人類社會演化的新特征,同時也正在改變我們對生命與人類本身的認識。
在致力于生命數據化的北京奇云諾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創始人羅奇斌看來,生命科學正醞釀著新的突破。生物技術的新進展將會給農業、醫療與保健帶來根本性的變化,并對信息、材料、能源、環境與生態科學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財政撥款1億元支持建設西湖基因編輯及應用中心,成立2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專項發展基金,出臺《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近年來,浙江杭州頻頻在生命健康領域發力。
“未來誰引領生物經濟時代,誰將引領未來世界經濟發展。”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原黨委書記、浙江省杭州市副市長胥偉華說。
九問:對未來有何建議?
生物世紀真的來了!盡管有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但是專家們仍然建議持續開展生物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盡快出臺生物經濟國家戰略。
王宏廣說,誰引領科技革命,誰就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我國沒有任何理由、任何資本再次與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他建議將生物經濟作為引領世界未來發展的核心,像抓“兩彈一星”一樣抓生物經濟。
《2021基因行業藍皮書》主編、基因慧創始人&CEO汪亮認為,要做大做強生物經濟,除了加大核心技術、自主生產工具設備、供應鏈體系的研發及投入,建議進一步發揮企業在創新轉化平臺中的轉化作用,建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集群生態。
專注醫療健康行業投資的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說,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離不開普惠化的產業政策、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完善的產學研轉化體系、專業化的產業分工和協作等。相信在政策支持下,未來中國將有一大批擁有全球領導者地位的龍頭企業發展起來。
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總體組專家謝良志在生物醫藥領域耕耘了20多年,創辦了兩家上市公司。他堅信:“生物技術的發展基本上沒有止境,生物經濟時代將會長久存在,并可能與下一個技術或產業時代并存。”
來源 |《瞭望》2022年第20期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斌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