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七月初的持續干旱,讓萬物失去了生機,很多植物枯萎,花期推遲,也影響到結果或孕育下一代。而應于七月中旬陸續開花的石蒜科植物,其花期也比往年推遲了一個多月。
近日象山草木群的小陳老師說海邊的換錦花開了,已到盛花期。在張工的組織下一行人于周日前往松蘭山海邊觀察植物,未想第一站就遇到因景區改造而得以保存旺盛生長的換錦花(注:也叫海濱石蒜)。
這個換錦花群落離海邊只有幾十米,原本是與沙灘連在一起的,因景區建設被分隔在一個小山坡的林蔭下。十多年前因有很多婚紗攝影機構在此取景,踩踏等行為導致換錦花難以抽芽出葉開花。
換錦花,為石蒜科石蒜屬植物。早春或秋冬出葉,葉帶狀,綠色。花葶高約60厘米,傘形花序有花4-6朵,偶有7-8朵,但多為5-6朵。花被片6枚。
花淡紫紅色,花被裂片頂端常帶藍色。花雄蕊與花被近等長,花藥黃色,花柱略伸出花被外。蒴果具三棱,有的蒴果還披著花被片成熟,好像披著一條綬帶。
換錦花是石蒜科石蒜屬植物中比較出彩的一種。花色從初期的花淡紫紅色,向淡粉紅色過渡。但觀察到的換錦花因生境或群落規模,是否與石蒜雜交等因素,色彩變化較大,有紅色、紫紅色、粉紅色等。花被片頂端藍色有的明顯,有的不太明顯,有的干脆沒有。花開后期,花被片頂端藍色明顯減退,并向花被片下面延伸。花期8-9月,但本地往年七月中旬即開花至九月。
有一種與換錦花長得十分相似的紅藍石蒜,花瓣皺縮與反卷明顯,花瓣先端有藍色斑紋。據林海倫老師說紅藍石蒜是玫瑰石蒜的一個變型(注:變型是同種植物在環境差異時植株的形態表現出較大的偏差)。
換錦花與大多石蒜屬植物一樣,多生于陰濕山坡林下或路邊草叢中,但本地以海邊岸線及靠近海邊的田溝邊居多,甚至有成片生于海邊礁石或懸崖邊坡、路邊的。
換錦花是色彩易變之物,清人李調元的《南越筆記》卷十五中,有專條解釋:脫紅換錦,脫綠換錦,此換錦之所以名也。葉似水仙,冬生,至夏而落。獨抽一莖二尺許,作十余花,花比鹿蔥而大,或紅或綠,葉落而花,故曰脫紅、脫綠;花落而葉,故曰換錦,花與葉兩不相見也。按此即石蒜一類。惟花肥多,莖粗稍異。以上形態描述,所說即與石蒜科植物換錦花相符。也許市面流傳的花葉不相見的“彼岸花”名稱由此得來。換錦花花語也是分離、傷心之意。
石蒜屬在單子葉植物中是頗為特殊的類群,主要表現在:不同種的發葉期存在著顯著差異,一部分種于秋末發葉而另一部分種則于初春展葉,物候期相差數月,故區分為秋出葉種和春出葉種兩類,但它們的開花期卻基本一致;該屬植物的營養生長期與生殖生長期是不連續的,即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當夏季氣溫高,葉片開始枯萎直至落葉,進入秋季該屬植物又陸續開花。因此呈現出有葉無花,有花無葉的奇特現象,這在顯花植物中是十分罕見的。(此段文字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石蒜也是藥用植物。本品為石蒜科植物換錦花的鱗莖。辛、溫,有毒。主要作用:解毒、祛痰、利水。主要用于癰疽腫毒、喉風、咳嗽痰喘、水腫。
換錦花鱗莖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換錦花與其他石蒜屬植物一樣,因葉色青翠,花色鮮艷,為優良地被觀賞植物。很多公園或植物園成片種植石蒜植物作為林下植物的補充,同時作為觀察植物供大家觀賞。摘發幾幅拈花惹草群朋友的圖片供大家欣賞。
上圖石蒜屬植物攝于上海植物園
注:海濱石蒜是2022年安師大張思宇從換錦花分離出來的,早在很多年前就發現生長在海邊山坡或島嶼上的換錦花與生長于內地的換錦花兩者有很大的區別。換錦花當年的采集地是在湖北的襄陽,海濱石蒜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后來張思宇做了大量的研究來證明它倆之間的關系,說明兩者之間的關系較遠,反而日本的紅石蒜與海濱石蒜關系更近。然后就把他們倆給分開了,成為一個獨立的種,從而把生長于海邊的換錦花定為海濱石蒜。
但我們都已習慣叫換錦花了就當作不知道換了新名字一樣。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