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札記??259
黑喉紅尾鴝
去年盛夏的一天清晨,我上班路上,在快到單位的一幢樓房墻角,發現一只死亡的紅喉歌鴝,其形態特征、結構,我能夠觀察得很準確。我當時拍了照片,離開后,鳥兒喉部那抹赤紅色在我腦海揮之不去,但我卻沒有一絲記錄下來的想法,到了單位只是叫同事再去找找,看是否還在是否可以制作成標本。
甚至,我刪除了手機里那幾張難得的照片——死亡的小鳥不叫飛鳥。我只想記錄飛鳥。
準確記錄飛鳥對于我有很多困難:我不是專業的鳥類研究者,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沒有時間用專業望遠鏡專心致志地長期地觀察鳥類的形態、活動、習性,也沒有專業照相機長久地守樹待鳥。就是對于專業工作者,他們準確記錄野生鳥類也是極其需要不懈耐心和執著信念的。
邂逅一種鳥,有幸再定格拍攝下來,查閱資料,請教專家,以自己的目光記錄下來,對于我已經十分幸運也頗有收獲——我已經近距離接觸過飛鳥們搏擊長空的羽翼,聆聽到它們掠過天空時永恒的聲音,領略到它們堅不可摧的高遠飛翔的志向。
元旦中午,守望那幾棵白蠟樹時,我意外拍到一種紅尾鴝。我當時很興奮,直覺上認為不是見過的北紅尾鴝。先請教同事、專家,有的說還是北紅尾鴝,有的講應該是黑喉紅尾鴝。只有我自己親眼目睹到這鳥,只能再回過頭,從相關資料里對比這兩種紅尾鴝的區別。
反反復復,我初步梳理清二者的明顯區別:
北紅尾鴝雄鳥:具有明顯的白色翼斑;頭灰色,背深褐色,兩者對比明顯;下體黑色部分僅達喉部;中央尾羽深褐色,僅外側幾根尾羽橘紅色。
黑喉紅尾鴝雄鳥:翼斑較小而不明顯;頭灰色,背灰色,兩者顏色相似;中央尾羽紅棕色。雌鳥青灰色較重,偏冷色調,下體喉部胸部顏色較灰,腹部及以下較白,尾羽整體呈紅褐色。
然后,我偏向于黑喉紅尾鴝,但撲朔迷離,不敢記錄。
之后幾天,一有空,我總會再去那白蠟樹下等候這種鳥再次出現。1.11.似乎是與這種鳥雄鳥重逢了。
我感覺黑喉紅尾鴝體型苗條修長些,北紅尾鴝則豐滿肥圓些。北紅尾鴝具明顯而較大的白色翼斑;雄鳥頭、頸背面至上背為石板灰色而具銀色邊緣;中央尾羽黑褐色,外側尾羽橙棕色。問題是,我的拍照角度多是仰拍,望到的只有喉、胸、腹、臀下體的羽色,頭頂及上體的背、翅膀、腰部拍不上或者拍不全。
現在,根據雄鳥一張側面照片及疑似雌鳥的那冷灰色羽色,我辨識為黑喉紅尾鴝。
黑喉紅尾鴝,別名黑喉火燕,雀形目鹟科紅尾鴝屬的鳥類。
體長約15cm。雄鳥似北紅尾鴝,但眉紋白色,額及眼上方近白色;頭頂、后頸灰白色;額、眼先、頭頂兩側和頦、喉、胸一概黑色;背至腰鉛灰色,下腰、尾上覆羽栗棕色;兩翅黑褐色,內側次級飛羽基部緣具白色寬緣,形成不醒目的白斑;中央尾羽褐沾栗色,其余尾羽橙栗色;下體余部橙栗色。雌鳥上體灰褐色;眼圈偏白,胸部灰色較重,無白色翼斑;下腰和尾羽栗色;兩翅暗褐色;下體淺灰褐沾棕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腳近黑色。
陜西省見于周至、留壩等地;國內繁殖于西藏南部及東南部、青海東部、甘肅、陜西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大部分越冬至湖北、湖南、四川東部及云南東部。
棲息于海拔2000-4000m的山間河谷、灌叢或村鎮附近,喜開闊的林間草地及灌叢,常近溪流。以昆蟲為食。營巢在墻洞之中,每窩產卵4枚。
想一想,我可以辨認不清這些鳥兒,因為我更愿意望見它們活潑地飛舞躥躍,充滿活力和生機,飛旋如花,粲然我冬天的目光,讓我能夠想象山澗里冰河下大地正在等待春水復歸澎湃。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