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一步推進新時代美麗杭州建設,今天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聯合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園林文物局、市林業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權威解讀《杭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4—2035年)》相關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中華秋沙鴨(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杭州生物多樣性保護
《戰略行動計劃》正式出臺
作為“兩個先行”的集中展示之窗,杭州市擁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先天優勢和良好工作基礎,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100+”典型案例中杭州入選4個。目前,杭州市已擁有9個市級生物多樣性體驗地,近五年共舉辦生物多樣性相關活動1100場,組織研學超200次。去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發布了全國首個省會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社會反響熱烈。
近日發布的《杭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戰略行動計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是落實國家和浙江省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實踐,是新時期美麗杭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提升美麗杭州影響力的重要抓手。
臨安區浙西天池千頃塘水庫(劉柏良攝)
《戰略行動計劃》明確了新時期杭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優先領域和優先行動,將為全市各地各部門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指引。
四大優先領域
25項優先行動,46個建議項目清單
那么,《戰略行動計劃》具體有哪些內容呢?
據杭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戰略行動計劃》充分考慮了聯合國“昆蒙框架”文件提出的到2030年優先實現的23項行動目標、《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的主體內容,同步銜接浙江省《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浙江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5年)》相關部署,結合杭州生態文明建設、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等工作進展成效,著眼于加快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建設、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倡導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行動、和美鄉村建設與共富、傳統知識傳承與弘揚、信息化建設與數字賦能等重點任務,部署了四大優先領域,提出25項優先行動,46個建議項目清單。其中很多都與市民息息相關,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華南梅花鹿
比如優先領域第一部分就是推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戰略行動計劃》提出落實并完善生物多樣性政策法規、體制機制和規劃體系,帶動企業參與、倡導全民行動等5項優先行動和10個建議項目,從政府、企業、公眾等多個層面,推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進程。例如完善生物多樣性宣傳教育基礎設施,深化自然教育、生態體驗、野外探險等沉浸式體驗產業發展等。
優先領域二為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針對我市在發展過程中對生物資源和環境產生的消耗以及可能面臨的安全風險,《戰略行動計劃》立足于美麗杭州高質量發展需求,提出了重要生態空間保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多類型生態廊道構建、推進就地保護、完善遷地保護體系、野生生物資源可持續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7項優先行動和13個建議項目,從生態系統及棲息地保護及連通性修復、物種保育與種群恢復、生物安全管理等多個層面,減緩超大城市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威脅。例如深化西湖全域綜合提升和西溪原生態保護,開展濕地修復,建設全市濕地科普宣教基地達到15處等。
提升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共享水平作為優先領域三的內容,立足于國際國內對生物多樣性多重價值的關注與杭州生態共富發展需求,提出了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科學管理、重點行業可持續管理、基于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城市生物多樣性友好建設、生物多樣性融入和美鄉村建設、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傳承與弘揚等6個優先行動和15個建議項目。通過項目實施,未來將挖掘生物多樣性富民潛力,激發社會公眾自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內生動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愿景。例如新建市民公園等城市公園200個以上。因地制宜推廣稻經輪作、稻漁共生、稻禽協同等綜合種養模式。
要提高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能力,離不開管理的創新。優先領域最后一項為加強生物多樣性現代化治理能力,充分發揮杭州市智慧管理的綜合實力,設置了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與智慧監測、數字賦能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生物多樣性監督執法能力、協同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國內外合作交流等7個優先行動和8個建議項目,全方位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現代化。例如推進杭州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嚴格實行錢塘江干流杭州段及其重要支流禁漁等。
西湖鴛鴦(陳中秋攝)
接下來,公眾可以在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官網等平臺查閱這部《戰略行動計劃》的全文。大家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實際行動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力量。讓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深深植入市民心間,凝聚起全社會共建美麗杭州的力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打造具有杭州辨識度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城市典范。
答記者問
Q:
《戰略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強重要生態空間的保護,構建多種類型生態廊道,推進就地保護體系建設。請問市規劃資源局在生態空間保護方面有什么舉措?
A: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潘希統:重要生態空間保護,是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的基礎,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我局主要通過規劃編制、分區管控、生態修復等方面落實生態空間保護,為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提供空間保障。
一是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傳導實施。2024年10月20日,《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賦予杭州更高的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系統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我們劃定4693.5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提出筑牢重要生態屏障,加強千島湖、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等生態保護修復,維護森林、濕地等特色生態系統,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總規》明確了保育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提出打造生態友好型城市,要求嚴格就地保護天目山、清涼峰等區域的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江海濕地候鳥遷徙棲息空間,保護修復西溪濕地、五常和睦水鄉、山湖濕地、三白潭濕地等城市周邊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依托自然保護地,加強具有地域特色的植被景觀和物種儲存庫保護,恢復指示性物種棲息地,有效保護區域重要生態系統、物種及其棲息地,做好生物就地保護和珍稀瀕危物種的遷地保護。我們將通過“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逐級傳導落實總規要求,將生態保護空間落實落細。
二是分區分類引導生態修復。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手段,分類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開展環千島湖飲用水水源地周邊水源涵養區、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內的受損森林生態系統修復,顯著提升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有序推進城市周邊濕地內建設用地減量,促進低強度復合利用。西部山地丘陵地區優化生態敏感區域的農業耕作,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東部水網平原地區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減少重要河湖周邊農業面源污染。按照國家、省要求實施廢棄礦山修復和裸露山體治理恢復。
三是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2018年,浙江省錢塘江源頭區域列入國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試點。我局聯合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水局等部門,共同推進建德市、淳安縣兩個試點地區實施保護修復工程,通過空間規劃和管控、系統治理、技術創新、機制創新、資金整合等多重舉措,于2023年全面完成了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省級驗收,通過修復整治,流域生態風貌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逐漸提高。
下一步,我局還將積極推進規劃實施,通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系列工程,科學保護湖岸線、山脊線和天際線,推動水質持續向好,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我市生態系統健康穩定。
Q:
我們知道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背景下,城市綠地可以說是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底,杭州市如何從城市綠地建設著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呢?
A:
市園林文物局副局長唐宇力:眾所周知“生態興則文明興”,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城市的生態建設始終是重中之重。為了進一步完善全市綠地系統,凸顯綠地的生態功能,我局在2023年12月編制出臺了《杭州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2021-2035年)》,這個規劃立足全域綠色生態協調,尊重杭州自然地理特征和山水格局,以保護好自然生態為前提,從頂層設計上為未來10年杭州市的綠地建設明確了方向。通過形成“藍心綠底、三江兩脈、綠楔融城”的生態安全格局,構建市域綠色生態空間網絡,增強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讓我們杭州這座城市的生態根基愈發堅實。
2024年,我們緊緊抓住綠地系統專項規劃這一指引,持續完善“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社區(村鎮)公園-游園”四級城鄉公園體系,新(改)建公園共71個,三年來共建成公園212個。多類型的公園帶來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夠為鳥類、昆蟲等眾多生物構筑友好的棲息家園,穩固城市生物多樣性根基,同時也成為向大眾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最生動的前沿陣地,讓生態科普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不僅如此,我們還通過搭建政策框架、引入數智化管理平臺,強化城市古樹名木的智慧化保護;充分利用各類公園,尤其是植物園、古樹名木、傳統花卉的獨特魅力和優勢,全方位做好科普宣傳,將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深深植入市民百姓的心中,凝聚起全社會共建生態杭州的力量。
Q:
杭州的森林、濕地是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園,請問市林水局在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方面有哪些舉措?
A:
市林業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家駒:杭州是浙江省第二大林區,擁有110萬公頃的森林和13.43萬公頃的濕地,并且設有天目山、清涼峰2處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和西溪國際重要濕地,這些都是生物多樣性得以繁衍的家園。近年來,市林水局致力于棲息地保護,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森林濕地保護修復。實施森林提質,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5.35%,在全國省會城市居于首位。我們實施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比如像余杭北湖草蕩濕地生態修復、富陽陽陂湖濕地生態修復分別入選2023、2024年度浙江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青山湖森林公園、西溪濕地等5處被選為浙江省第一、二批觀鳥勝地。我們持續提升森林濕地生態環境,為野生動植物繁殖和生存提供優質環境。
二是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經整合優化后,杭州建有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25處,占杭州市域面積的14.9%。并且我們以擴區方式將“天目山-清涼峰”聯合申報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將原來的保護區面積從43平方公里擴大到547平方公里,擴大了華南梅花鹿野生種群的生存環境。同時我們加強立法保護,市人大出臺《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為自然保護工作提供了行政和司法雙重保障。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督,每年開展“綠盾”專項行動,打擊破壞生物多樣性等違法犯罪行為。
三是強化棲息地保護宣傳教育。市林水局、市生態環境局等聯合發布《杭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組織開展“杭州市生物多樣性觀察節”,連續舉辦14屆小學生觀鳥節、7屆小學生自然筆記大賽。上城區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友好城區,全市共建成特色保護基地3個、特色宣教基地4個、樣板型生態共治中心3個,涌現出了“鹿爸爸”章叔巖、“西湖鴛鴦護衛隊”等有影響力的典型人物和生動事例。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管理、研究、利用,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Q:
杭州在保護錢塘江流域漁業資源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A:
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卓齊龍:錢塘江橫貫整個杭州市域,是生態保護建設的重要區域。近年來,杭州緊盯“保種源、保水域”,促進了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保種源。主要抓好“三項工作”:一是摸清家底。開展本底調查,發現錢塘江流域有魚類資源104種,其中經濟魚類40余種。開展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共普查主體821家、面積9.9萬畝,核查資源種類100種。二是全面保護。建成市級以上魚類原(良)種場3家,入選農業農村部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種業陣型企業2家。建成千島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錢塘江富陽段松江鱸魚、三角魴省級種質資源保護區,并進行了規范管理。三是開發資源。市級建立“土著魚類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團隊”,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開展錢塘江流域漁業種質資源場項目建設,先后采集、保種土著魚類21種。光唇魚和馬口魚人工繁育取得較大突破,養殖面積715畝、產量548噸,成為全省主產區之一。淳安縣以“淳”牌有機魚為引領,淡水魚全產業鏈產值已超10億元;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公司的魚子醬產銷量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場份額三成。
第二,保水域。做到“三個強化”:一是強化規劃管護。編制并發布市、縣兩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劃定養殖區20.38萬畝、限養區79.38萬畝和禁養區61.27萬畝,將生態保護與生產發展有機結合。對主要漁業水域實施動態監測和管護,促進水質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率先推廣保水漁業,淳安千島湖“大頭魚保水,小頭魚治水”模式成為全國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典范。二是強化增殖放流。從1983年起采取增殖放流措施,放流區域由錢塘江流域拓展至漁業水域全覆蓋。在全省率先設立社會定點放流平臺,近三年放流土著魚16個品種6億尾以上,有效推動了漁業資源恢復和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2024年“全國放魚日”省級主會場在我市建德舉辦。三是強化禁漁舉措。實施《杭州市漁業資源保護和管理辦法》,設定禁漁區、禁漁期和禁用漁具漁法,成立市級水生野生動物專業救護機構,落實三大流域禁漁期制度。全市漁船和漁民數量逐年減少,但我們捕撈產量年增長在5%以上。經調查,錢塘江富陽江段魚類總尾數及資源量,分別比2018年增長67.4%、42.9%;錢塘江久已絕跡的松江鱸魚出現恢復跡象,江豚等稀有物種多次出現。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錢塘江流域漁業資源養護力度,通過推進資源本底調查、實施禁漁期管理、規范增殖放流、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等措施,進一步提升資源養護水平,并促進漁業增收增效,為美麗杭州建設提供助力。
Q:
杭州市民一直對生物多樣性有很高的關注度,請問行動計劃發布后,杭州在強化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提高參與度上,還會有哪些做法舉措?
A: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駱榮強:保護生物多樣性,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踐行綠色低碳循環的生活方式,倡導“光盤行動”,選擇環境友好的服飾,拒絕購買和食用非法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共同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等等。隨著新媒體、AI技術、智能手機,特別是高質量在線數據庫的普及,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活動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杭州市民一直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有著高度的關注和參與熱情,我們的生態環保志愿者也很多,規模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在《行動計劃》中我們將“帶動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倡導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行動”兩項優先行動,計劃是在2030年之前陸續推動兩項重點項目。具體來說,我們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做優生物多樣性友好單元建設。推進公園、學校、社區、商場、景區等友好單元建設,開展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區、廊橋、河道、林場等友好細胞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互動模式。目前我市已經有了一些樣本,例如,緊鄰吳山景區的郭婆井“林下荒野”友好公園,園丁種上了紫金牛、蜈蚣草等四季植物來豐富生態草境,新增了本杰土堆和旱溪生境,還設有鄉土藥草花圃,是市民朋友家門口寓教于樂的休憩地、科普地。
二是做細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培育。在我市9個市級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基礎上,我們繼續培育并建設不同主題的體驗地,然后由點到線,新打造6至8條特色生物多樣性體驗線路。以現有的體驗地為例,比如,我們臨安天目山體驗地,有遠古植物觀測道等觀測點,還有生物多樣性保護展示廳、科技館等,是公眾探尋物種寶庫之秘的大樹王國。
三是做精生物多樣性科普宣傳。我們聯合民間組織、科研機構舉辦杭州生物多樣性觀察活動,比如我們有二十四節氣生物多樣性體驗活動等,形成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杭州經驗模式等。我們出版杭州常見鳥類、植物等生物多樣性叢書,結合六五環境日、國家生態日、國際愛鳥周等重要節點廣泛進行宣傳,讓更多公眾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除此之外,目前上城區、西湖區、錢塘區部分小區根據自身特點因地制宜開展生境花園、人造灌木叢、人工鳥屋等生物多樣性友好設施的建設,讓公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生物多樣性帶來的魅力。在這里,我們倡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無論是親身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還是與家人、朋友分享生物多樣性的知識,都是在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做貢獻。貢獻不分大小,凝聚的都是力量。
來源: 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園林文物局、市林業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