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新冠病毒的生存3要素:濕度、溫度和營養物質。
最近,各國食品加工企業頻爆新冠危機。
6月21日,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事公司)稱,該公司北京磁魏路分廠發現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新發地批發市場相關個案。公司聲明,涉事工廠不產可樂,只生產小批量的樂事無限罐裝薯片,現已停產停業。且該廠于新發地疫情后生產的產品均已封存。
幾乎同一時間段,國外多家禽畜類加工廠也爆出聚集性感染。
截至6月19日,英國有3家肉類加工廠已淪陷。其中,兩姐妹食品集團(2 Sisters Food Group)設在威爾士地區的肉品加工廠已確診58人。該集團承擔全英超市1/3的禽肉供應,亦是連鎖快餐肯德基的供應商。
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肉類加工廠也是“重災區”。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截至5月25日,美國肉類加工企業已報告1.1萬余例員工確診。彭博社統計,截至德國時間6月21日,該國最大肉聯廠通內斯(Tönnies)已報告1029人確診。而在整個歐洲,至5月,肉類加工廠感染工人數量已破千余名。
另有海鮮產品新聞網站Intrafish數據顯示,各國累計確診的海產品加工業人員,至少達504人。
德國聯邦國防軍士兵在通內斯肉聯廠協助開展大規模新冠病毒篩查。/Deeke
病毒如何進入食品加工企業?
“在食品上發現的新冠病毒,是從確診的患者那里傳播來的。傳播途徑是人——食品——人。”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趙大海告訴《第一財經》。
在知乎《如何看待百事食品公司出現新冠確診病例,87人被隔離已停產停業?可能會帶來多大范圍的影響?》一貼下,有身份備注為“北京大學醫學博士”的用戶回復稱,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和密切接觸。
他稱,疫情暴發至今半年,雖然對新冠病毒有食源性傳播的懷疑,但至今仍然沒有通過食物傳播的確切證據。“冷鏈傳染、食源性傳染的可能性極低。更多的情況是在食品加工和轉運過程中的直接或間接密切接觸感染。”
在德國通內斯肉聯廠的集中感染事件中,涉事公司就懷疑,是工人們周末休息時感染病毒,隨后將其帶進工廠。
瑞士日內瓦大學附屬醫院病毒學家伊莎貝拉·埃克勒(Isabella Eckerle)告訴媒體,工人們集中居住、乘班車集中上下班,有利于病毒傳播。以及,在肉聯廠內,低溫潮濕環境、工人們潮濕的手和衣服等,都會增加感染風險。
“除工作人員的人際感染,還可能存在新冠肺炎確診者接觸到肉,肉被病毒污染,并出現在肉聯廠內。”伊莎貝拉·埃克勒表示。
6月18日,一名安全人員在德國通內斯肉聯廠門前走過。彼時,該肉聯廠已因聚集性感染新冠病毒,而被政府下令關閉。/AP
“肉類加工廠暴發感染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華君告訴“醫學界”,新冠病毒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較高,需滿足3點,重要性按降序排列:一定的濕度、溫度及適宜的營養物質(最好是活細胞)。
生肉有利于病毒生長,主要是因為營養物質。以及,未經煮熟的肉可能含有未完全死亡或未完全變性的細胞,也有利于病毒在細胞內復制、增殖。生肉本身就能給病毒提供營養物質。
此外,肉類加工廠的環境恰恰是新冠病毒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潮濕、低溫。“除新冠病毒外,肉類加工廠是絕大多數病毒或細菌的溫床。”李華君表示,肉類加工廠未必是疫情源頭。但病毒一旦進入,就會在這里興風作浪。
美國禽肉屠宰企業泰森(Tyson)公司的一名員工進入工廠前,自制防護口罩:用兩塊絲巾蒙住臉。/Reuters
包裝食品會留毒嗎?
百事公司相關消息一出,可樂不敢喝了,薯片不敢開了。
民眾擔憂:在生產過程中,包括食物本身、外包裝會否沾染新冠病毒,成為傳染源。
“我們討論新冠病毒能否留存在食物和外包裝上,主要關注的就是,在生產、儲存和運輸環節中,有沒有符合新冠病毒生存的3個條件。”李華君指出,目前明確的是,濕度高有利于新冠病毒體外存活。但關于溫度,暫時沒有定論,一般認為低溫有利病毒生存。若生產環境和外包裝徹底干燥,甚至包裝具有一定吸水性,那即使有病毒留存,其生存時間多只有一兩個小時,甚少超過24小時。
假設產品是在濕冷環境生產,又需要冷鏈運輸,那病毒存活時間就會延長。“在潮濕的常溫環境下,新冠病毒能保持1-2天的活性。但具體存活多久,尚無定論。”李華君說。
“醫學界”檢索發現,對于薯片等非冷凍的包裝食品而言,生產流程有工人確診,并不會明顯影響食品安全性。
目前,市售薯片的生產自動化程度非常高,清洗、去皮、切片、炸制、包裝等工作皆由機器完成,幾乎不存在人工接觸。且不論是切片型薯片還是復合型薯片,都需高溫油炸和脫水。此前有研究顯示,56℃持續30分鐘或60℃持續10分鐘,就可使新冠病毒喪失活性。
即使有確診感染的員工接觸到食品,病毒較可能落在外包裝上。但考慮到薯片的外包裝都是干燥的,且從生產出廠到消費者手中需要一段時間,“病毒能存活下來且具備傳染人能力的可能性也極低。”《新京報》援引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的表述稱。
“如果我恰好是馬上接觸到被感染的食品包裝,會不會中招?”有民眾提問。
這種可能性較小。
“醫學界”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官網信息得知,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食物傳播。且,雖然新冠病毒能在物體中和表面存活,但目前尚不清楚它能在食物表面存活多久,以及病毒污染程度多高才會致病。
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言,在實驗環境下,新冠病毒可以在塑料或紙板等包裝材料的表面存活,但此類暴露不足以致病。
從預防角度,可以在拆封食品包裝后洗手。食品包裝表面應擦拭和消毒。在處理食物和外包裝時,避免接觸眼、鼻、口。定期清洗重復使用的購物袋。
怎么吃才安全?
食品行業頻現聚集性感染,更多影響的是防疫措施。
據英國《衛報》分析,美國近一半新冠肺炎熱點地區與禽畜類屠宰和包裝廠有關。疫情陸續暴發,導致人們呼吁對這個“高危”行業進行緊急改革。
趙大海告訴《第一財經》,世界上多數食品生產和交易場所,都屬于勞動力密集型或人群聚集型。因此,一旦食品受到新冠病毒污染,其向社區傳播病毒的風險較大。“所有國家都必須充分重視食品生產和交易場所。公眾應盡量吃完全煮熟的食物。”
在6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稱,目前還沒有發現通過食用食物(包括海鮮產品)感染的證據。
他建議,為降低可能的風險,人們或該:
購買食用新鮮的肉、水產品等食材,清洗加工食物、清潔烹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均要使用清潔的水。
處理生的肉、禽、水產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
購買、制作過程接觸生鮮食材時避免用手直接揉眼鼻。
生熟食品要分開加工和存放。尤其在處理生肉、生水產品等食品時應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
盡量不吃生的水產品等。加工肉、水產品等食物時要煮熟、燒透。
亦是在6月19日發布會上,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副司長宋悅謙表示,針對近期北京市發生的聚集性感染,海關部門注意到社會高度關注進口生鮮食品的安全,部署全國海關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生鮮冷鏈產品,開展新冠病毒風險監測。數據顯示,6月11日-6月18日,全國海關共檢測樣品47812個,結果均為陰性。
此外,6月,中國海關先后暫停德國一家豬肉屠宰及其分割、冷藏企業的產品輸華,以及暫停美國泰森(Tyson)公司注冊號為P5842的禽肉屠宰企業產品輸華。
最后,面對食品加工業感染事件,換個角度想,沒有了肥宅水、薯片和大魚大肉,這或許是天賜的減肥良機。
資料來源:
1.2 Sisters Food Group Temporarily Shuts Welsh Poultry Plant After COVID-19 Outbreak.Checkout
2.LIVE UPDATES:Salmon market shaken as headlines link the fish to COVID-19 in China.IntraFish
3.Official:German slaughterhouse virus outbreak untenable.Medical Express
4.'Chaotic and crazy':meat plants around the world struggle with virus outbreaks.The Guardian
5.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6.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介紹《低風險地區夏季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修訂版)》有關情況.中國政府網
來源:醫學界
作者:燕小六
審稿:田棟梁
校對:臧恒佳
責編:鄭華菊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