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綠鸚鵡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歷史分布范圍較廣。曾經,在珠江三角洲上空隨處可見它們美麗的身影。
圖片來源于:鳥網
據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慧建介紹,紅領綠鸚鵡生活在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廣州是它生活最北的位置。
華南地區分布的紅領綠鸚鵡是大約在1900年時由外地引入,逐漸在野外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野生種群,分布范圍較廣,曾經在珠江三角洲的上空隨處可見。由于紅領綠鸚鵡體態優美、觀賞價值高,曾一度遭到人類的違法捕獵、加上棲息地破壞等原因,紅領綠鸚鵡的野外種群數量急劇減少。廣州市自1980 年后一直未有紅領綠鸚鵡的野外記錄。
紅領綠鸚鵡雌鳥正在吃樹上果實 來源:鳥網
海珠濕地豐富的垛基果林生境資源能為紅領綠鸚鵡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和棲息環境。成功恢復紅領綠鸚鵡,將確實有效恢復廣州的本土野生動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為后續其他本土野生動物的恢復積累相關技術和寶貴經驗。
為了使紅領綠鸚鵡能夠順利地回歸海珠濕地并形成穩定的種群,海珠濕地公園與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廣州市動物園、廣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等多家機構展開合作,進行了針對紅領綠鸚鵡的人工馴養繁育研究工作,力求在人工養殖的基礎上,通過完善養殖環境和提高繁殖技術來加強紅領綠鸚鵡的保護。
紅領綠鸚鵡的人工繁育、野化訓練等工作在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帶頭下順利完成,為紅領綠鸚鵡的繁育和保護提供參考,實現了紅領綠鸚鵡種群數量在海珠濕地的擴大。研究期間共發表相關論文2篇、申請專利4項,使得人工馴養繁育紅領綠鸚鵡的成果與經驗進一步得到推廣。
胡博士介紹,我們曾給它們筑人工巢,在巢的外面貼上薄薄的硬紙板,里面放食物,引誘它自主啄破紙板,吃到里面的食物。我們還曾給他特制一些透明的籠子,讓它們可以看到外面的環境,等它們逐步適應了,就將門打開,讓它們自由出入。
整個馴化過程花了一年左右,又過了兩年,紅領綠鸚鵡基本在野外穩定下來。如今,在海珠濕地的大樹樹洞上,都能見到這款鳥類的身影。
尋外馴化過程中的紅領綠鸚鵡
雌雄個體對比
2020年,海珠濕地進行了第一批經過人工飼養的紅領綠鸚鵡的野化放歸,共幫助18只紅領綠鸚鵡重回野外。目前,在海珠濕地已經可以觀測到形成穩定種群的紅領綠鸚鵡,分布范圍包括海珠湖、一期、二期和小洲片區。
重回野外的紅領綠鸚鵡
海珠濕地作為最早的一批城市野生動物進城示范點之一,在有了紅領綠鸚鵡成功回歸的經驗基礎上,未來將繼續引進包括紫水雞、鴛鴦、朱鹮等珍稀瀕危濕地鳥類物種并嘗試恢復包括水獺、赤腹松鼠等在內的華南本土濕地獸類,通過生境改造項目,為濕地新物種提供適宜的棲息地條件。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