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于當地時間12月7日在《公約》秘書處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不變,標識不變,中國將繼續作為主席國,領導大會實質性和政治性事務。
為充分調動基層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性,2022年,生態環境部首次開展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征集遴選活動,篩選出一批具有全國示范價值的優秀案例。我們特開設“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欄目,展示好的經驗做法,供各地交流借鑒。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陜西紅堿淖濕地湖心島生境修復與遺鷗種群保護~
陜西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陜蒙交界處,總面積107.68平方公里。2014年紅堿淖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2018年2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堿淖湖泊面積37.1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遺鷗為代表的珍稀瀕危鳥類及其棲息地——紅堿淖濕地生態系統。
鳥瞰湖心島
遺鷗(Ichthyaetus relictus)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0年9月,在陜西省紅堿淖首次發現有遺鷗分布,2001—2010年,經過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和科研單位共同努力,提出了“保島、護岸”策略,遺鷗繁殖種群數量持續增長,2010年遺鷗繁殖種群數量7700巢,2012年后,遺鷗賴以生存的湖心島數量減少,繁殖面積縮小,2015年下降到2000巢。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遺鷗(Ichthyaetus relictus)
面對紅堿淖濕地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采取了河道整治、水質治理、生態補水等一系列生態恢復措施?;陂L期對紅堿淖濕地遺鷗生態學研究和對遺鷗種群動態、湖心島生境的監測結果,2013年,陜西省動物研究所遺鷗研究團隊提出了遺鷗繁殖生境湖心島修復的保護措施,紅堿淖自然保護區于2014年、2017年、2020年冬季,分別將紅堿淖濕地紅石島遺鷗繁殖區因水位下降形成半島的原遺鷗繁殖湖心島進行分割,使其重新恢復形成湖心島。同時,每年冬季對湖心島表面進行整治,對島面植被進行清理,確保來年遺鷗成功繁殖。結果表明,修復后的湖心島,遺鷗經翌年嘗試性筑巢后,第三年均大量繁殖。2017年經恢復后的湖心島,翌年遺鷗嘗試性筑巢僅幾十巢,2019年至今遺鷗每年筑巢約800余巢。通過不懈努力,2022年在紅堿淖繁殖的遺鷗達4700多巢,孵化幼鳥10000多只,為遺鷗鄂爾多斯種群,乃至全球遺鷗種群的穩定和有效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群鷗翔集
供稿 |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
編輯 | 秦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