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記者從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獲悉,武夷山國家公園生物資源本底調查工作取得新進展,發現了短突黃隱肩舞虻、合斑黃隱肩舞虻、九曲溪黃隱肩舞虻、方突黃隱肩舞虻、武夷山黃隱肩舞虻等5個昆蟲新種。
短突黃隱肩舞虻(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供圖)
合斑黃隱肩舞虻(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供圖)
九曲溪黃隱肩舞虻(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供圖)
方突黃隱肩舞虻(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供圖)
武夷山黃隱肩舞虻(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供圖)
此次公布的5個新種,均為黃隱肩舞虻屬昆蟲。此類昆蟲體型普遍較小,成蟲體長介于1.8至2.8毫米之間,雄蟲腹部末端粗大,雌蟲尖細。幼蟲在地被物下、石塊下或土中生活;成蟲陸生,多在植物表面和地上活動。木虱、蚜蟲、介殼蟲、蚊、蚋、蠅及螨類等害蟲為其主要獵物。
2021年4月至7月,科研人員在武夷山國家公園瞭望臺、小南丁坑等調查點以及九曲溪旁采集大量昆蟲樣本,通過體視鏡和顯微鏡下觀察成蟲樣本形態特征,利用形態分類學手段,鑒定上述5種昆蟲為新物種。這5個新種的發現,對厘清黃隱肩舞虻屬昆蟲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有望應用于生物防治,在生物多樣性和環境評價的指示生物研究領域同樣具有較大潛力。相關成果于已于今年3月在昆蟲分類學權威期刊《昆蟲分類學報》上發表。
武夷山國家公園擁有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2021年4月,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組織開展武夷山國家公園生物資源本底調查工作。該調查由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牽頭,全國2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調查對象囊括了主要生態系統和生物類群,包括高等植物、陸生脊椎動物、水生生物、昆蟲、微生物等。截至目前,共開展實地調查131次,布設樣線1021條、樣點3120個、樣地145個、紅外相機743臺。
調查工作啟動以來,共記錄到高等植物1850種、脊椎動物561種、昆蟲4506種、大型真菌444種、地衣12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2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2種。算上此次公布的5個昆蟲新種,該項調查已先后發表武夷山卷柏、武夷林蛙、璞云舟蛾、小老傘等24個新種。自2016年啟動體制試點以來,武夷山國家公園已累計發現并公布29個新種。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李莎莎
審核:許上福 陳勍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