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生態學會助力“第十二屆鄱陽湖冬季觀鳥營”活動
1月20-21日,江西師范大學藍天環保社團“第十二屆鄱陽湖冬季觀鳥營”在鄱陽湖東岸上饒市余干縣和鄱陽縣順利舉行,活動主題為“荻花蘆海尋千羽,岸林淺灘求天道”。
第一天,在金溪湖大橋上,同學們車觀了鄱陽湖銀魚產卵場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枯水期景觀和越冬候鳥。
抵達余干縣康山墾場插旗分場“田園鶴谷”(白鶴洲),同學們被數以千計的白鶴、灰鶴、白枕鶴、東方白鸛、小天鵝、鴻雁、豆雁、灰雁、鳳頭麥雞、紅嘴鷗、紫翅椋鳥等越冬候鳥或在稻田覓食或在自由飛翔的場景所吸引,不畏刺骨寒風,分別迅速地舉起雙筒望遠鏡、架起單筒望遠鏡仔細辯識鳥種和統計數量,用帶長焦鏡頭照相機記錄鳥類的精彩行為,還不時與指導老師、當地巡護員和游客進行訪談、交流與研討。
余干插旗洲田園鶴谷
白鶴在稻田覓食
鶴飛雁鳴插旗洲
沿著鄱陽湖區重點圩堤之一、長達36.25公里的康山大堤,同學們分別在江豚灣、大明湖和大湖口(南疆湖)等地進行了調查,了解鄱陽湖鳥類及江豚動態與濱湖農業生產現狀。途經鄱余特大橋,觀察了信江、樂安河和昌江尾閭濕地景觀。在鄱陽縣蓮湖鄉小鳴嘴、表恩村,分別對饒河江豚和大蓮子湖候鳥等進行了調查,并與當地保護管理人員和農民進行了互動交流。
康山江豚灣
江豚嬉戲饒河
余干康山大堤大湖口(南疆湖)的東方白鸛與鸕鶿群
第二天,同學們對鄱陽縣白沙洲鄉表恩村、雙港鎮長山村湖區進行了鳥類調查,了解了湖灘草洲上的南荻、苔草等濕地植物的生活史,對鄱陽湖水-草-魚-鳥-豚與人之間的自然-社會復合生態系統有了初步認識,進一步發現了鄱陽湖東岸的生態美,立志通過觀鳥之旅等社會實踐活動,助力湖區鄉村振興、鄱陽湖生態保護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為江西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貢獻力量。
鄱陽車門村湖區的雁群(鴻雁、白額雁、豆雁與灰雁)
鄱陽雙港長山村漢池湖苔草地觀鳥
沿途分享鄱陽湖生態知識
“第十二屆鄱陽湖冬季觀鳥營”
“第十二屆鄱陽湖冬季觀鳥營”營員由來自江西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美術學院、教育學院、商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等的17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組成。江西省生態學會應邀為活動的技術指導,為“第十二屆鄱陽湖冬季觀鳥營”設計了行程路線,并派出副理事長、秘書長戴年華研究員隨行進行了鄱陽湖生態科學現場講解。
(江西省生態學會供稿,部分照片來自藍天環保社團)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