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札記??219
北紅尾鴝qú——問候您吉祥!
春華秋實。我在春夏只記錄了杜梨、山茱萸、紫茉莉的花開,當時,紫茉莉果實用了網絡資料,另兩種沒有果實照片。杜梨果熟時,我只欣喜地拍著飛鳥啄果的畫面。走著走著,我又遇見山茱萸雨后滿枝紅潤的長橢圓形果實,才猛然記起來要填補上。
濕冷的秋雨停歇,賞秋果之靜謐安恬時,我就聽到“wheet-wheet--wheet”的鳥鳴聲,聲音單調但尖細而清脆,尋聲望去,我望見一只北紅尾鴝在公園置石上鳴叫,同時不停地點頭翹尾,不時展露它橙紅色的尾羽,也有孔雀開屏的模樣。這是一只雄鳥,頭頂銀灰色,臉頰黑色,翅膀及背部黑色兩翼上有倒三角形的明顯白斑,這動作應該也是求偶行為(也有人認為這也是一種休息姿勢),附近應有雌鳥。
我悄然觀察了一小會兒,便幸運地又看到雌鳥。它翅上覆羽和飛羽黑褐色具白色翅斑,很窄細。并不是一些資料所說的:北紅尾鴝雌雄均具有顯著的白色倒三角形的翼斑。
北紅尾鴝,人們也叫它“火燕”、“火火焰”,羽毛艷麗,認為見到北紅尾鴝預兆著幸福與吉祥。
中國畫中畫北紅尾鴝的歷史很早,五代黃筌的《寫生珍禽圖》中就有此鳥(畫中此鳥的白斑很明顯)。而此畫標志著從五代起,自然景物(花鳥、山水)才開始被有意識的作為獨立的描畫對象,成為繪畫藝術中的獨立的畫科、獨立的題材。宋代至明代的畫家特別鐘情于這種小型羽毛鮮艷的鳥兒,北紅尾鴝多次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傳世繪畫作品中。
鴝,指大多體小尾長,羽毛鮮麗,喙短而尖,叫聲悅耳的一種鳥。
北紅尾鴝,是雀形目鹟科紅尾鴝屬的鳥類。 體長約15cm。體色為黑色和橘紅色相間。雄鳥頭頂及后頸灰白色,下體橘紅色,頭側、喉部、背部及兩翼黑色,具明顯的大塊白色翼斑,中央尾羽黑褐色。雌鳥體色為褐色,具較小的白色翼斑,中央尾羽深褐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棲息于森林、平原、丘陵地帶的林區、林緣、農田和小區綠地和城市公園等生境。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果實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繁殖期為4-7月。以苔蘚、干草和植物纖維等在土洞或屋檐下營杯狀巢,內墊以獸毛、羽毛和細草莖等。1年繁殖2-3窩,每窩產卵4-6枚。孵化期為13-15d。晚成鳥。
北紅尾鴝在我國分布于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的各省區,為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在陜西屬留鳥。
我應該已是第三次拍到北紅尾鴝,這次觀察時間最長,也聽清它們的鳴叫聲。它們似乎不喜好高空飛翔,飛翔距離通常不長,多在樹林間進行短距離的逐段飛翔。當然,它們高空飛翔時,我也遇不到。不過,它們尾巴太長,行走時佇立時拖在地上石上,叫我總害怕損壞了美麗的尾羽。
秋葉爛漫,秋花明艷,秋果誘人,還有這秋鳥絢麗,讓晚秋的大自然坦露極至的秋之靜美,而滲冷的秋雨也在告訴我們:秋天就要告別我們和大自然了。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