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坡村位于廣西防城港市十萬大山北麓,緊鄰廣西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多為瑤族,100多年前遷居于此。村民的生產生活方式與當地林業資源有著緊密的關系,依賴度較高。當地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為八角和玉桂經營、采割松脂等。農戶林業經營以經濟收益為重,林業樹種相對單一,缺乏多元化發展思維。近些年,當地林業病蟲害(如炭疽病)頻發,村民的防治手段主要依靠農藥。同時,社區忽視文化、資源與環境等方面的公共治理理念,可持續發展意識有待增強。
2023年1月以來,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全球環境基金小額贈款計劃(GEF SGP)的支持下,防城港市志愿者促進會與江坡村委會合作開展“廣西防城港瑤族社區農林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可持續利用項目”。項目基于社區需求,秉承社區為主體的理念,通過營造公共空間,增進社區村民的交往互動,撬動社區自組織的形成;通過組織村民學習交流,提升村民的自主發展意識;通過社區構建環境與資源的公共管理制度,促進社區保護環境、可持續利用資源;通過林下種植適合當地的藥用植物,探索生計多樣化。
項目初期,項目團隊成員多次前往江坡村的5個村屯進行社區調研,組織項目啟動會議,與村委會人員及社區村民代表回顧、反思以往的社區項目經驗(如社區討論不充分的項目不宜實施)。同時,項目團隊收集村民的社區項目發展需求,形成江坡村社區發展項目意愿清單,如開展走馬胎林下種植藥用植物、修建林間小路、傳承瑤族祈福文化、外出交流民族文化傳承等。
自2023年10月至2024年7月,項目已經組織村民開展三次外出交流學習活動,先后到貴州黎平黃崗侗族社區、廣州從化仙娘溪村社區、玉林藥材市場進行交流,共有22人次參與,其中女性10人次。通過與不同社區村民進行交流,瑤族村民認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關注到不同的社區互助發展模式、產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村民認識與經驗的拓展,利于推動新的社區行動實踐。受此影響或啟發,村民自組織的傳承瑤族祈福儀式及瑤族山歌活動也陸續在社區開展。外出交流瑤藥市場行情及技術,則有利于推動村民建立與外部市場的聯系,為林下種植瑤藥的銷售探尋空間與機會。
在資源保護及可持續利用方面,江坡屯村民就河流魚類保護進行討論。此前本村及外村村民多在河流中電魚、毒魚、炸魚,導致河流內的魚類急劇減少。為可持續利用魚類,江坡屯經過多次村民會議討論制定村規民約,規定“嚴禁任何單位及個人炸魚、藥(毒)魚、電魚等危害行為”、“嚴禁往河邊河內丟一切垃圾”。平那屯在保護河流魚類的同時,將靠近自然保護區的約1000畝山林納入可持續利用與保護范圍,嚴禁亂砍濫伐、無序利用。這一保護措施也將惠及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江坡屯與平那屯村民基于日常生活中對環境及資源變化的感知,從周邊的生活環境開始做起,實踐可持續保護與發展。
江坡村的生計依賴于八角、玉桂等經濟林木。隨著病蟲害的加重,村民開始思考生計多樣化。項目支持有遠見的村民進行積極探索。村民發現走馬胎及益智等藥用植物適合在江坡村種植,且其市場行情較為穩定。為此,項目在平那屯、江坡屯、六細屯通過村民自組織推進藥用植物的林下種植,與江坡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合作種植,已完成種植17000株,嘗試推動當地的生計多樣化,改善當地農林生態系統的結構與生產方式。與此同時,為改善村民農林生產條件,項目為村民提供幫助、支持,由村民建設適宜的林間小路等基礎設施,長度約3公里。這將為村民在雨季進山勞動、運輸林產品提供方便,從而提高村民農林經營收益。
通過前期的外出交流學習,村民傳承瑤族文化的意識得到增強,自發地在服裝傳承、山歌傳唱以及祈福儀式等方面進行努力嘗試。目前,村民自組織的瑤族祈福儀式及瑤族山歌傳唱活動也在社區開展。
在下一步項目計劃中,項目團隊在鞏固、擴展上述項目工作內容的同時,將與熟習傳統知識的村民一起挖掘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傳統知識,如民族醫藥等,聯合當地的學校或教學點開展針對青少年群體的傳統知識分享與傳播,以擴大江坡村可持續發展與文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參與者,共同推動江坡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