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2023化石保護研討會”在浙江省建德市召開,建德二疊紀李家生物群的化石,正在逐漸走進公眾的視野,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鄉村經濟建設發展。
在李家生物群埋藏的眾多化石中,有一種化石以壓倒性的數量優勢,成為了該地化石里的招牌代表!它就是“菊石”。
菊石 化石
Ammonite
什么是菊石
“
菊石并非石頭,而是一種遠古的海洋動物,它是是一類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一個亞綱,曾經廣泛的分布在海洋的各個角落,最早出現在古生代的泥盆紀初期(距今4.11-4.16億年),直到到白堊紀末期(距今6500-7000萬年)全部滅絕,足足存在了3億多年,可以說是地球上演化最為成功的物種之一。因其表面有著“菊花”一樣的花紋,故被稱為“菊石”。
“
雖然都稱為菊石,但其實菊石的種類很多,菊石亞綱一共演化出了9個目:
無棱菊石目/似古菊石目(Anarcestida)
勾菊石目(Ancyloceratida)
海神石目(Clymeniida)
棱菊石目(Goniatitida)
前碟菊石目(Prolecantitida)
齒菊石目(Ceratitida)
葉菊石目(Phylloceratida)
弛菊石目(Lytoceratida)
菊石目(Ammonitida)
菊石的生長
“
菊石幼年期大多漂浮或游泳生活,成年后有的在淺海底棲,有的在深水大陸架區漫游生活。
目前已知最大的菊石是塞彭拉德蝸軸菊石Parapuzosia seppenradensis,該菊石存在于晚白堊紀,于1895年在德國威斯特伐利亞附近發現,其不完整的外殼的直徑約為 1.8米,直徑預計可達2米,重量約為1.45噸。
“
菊石的特殊結構
“
菊石的美麗花紋其實是菊石的縫合線,這也是菊石能夠遍布海洋的成功秘訣。
縫合線是隔壁與殼壁的接觸線。菊石的縫合線因其品種及生長階段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線紋,早期的菊石縫合線較為簡單,而后逐漸變得復雜精美,復雜的曲線意味著隔壁和外殼的接觸面積更大,從而增強其自身整體結構強度,可以承受更大的海水壓力潛入深海,并具備更大的生存優勢。
“
菊石的內部結構
菊石的殼體由住室和氣室組成,在菊石生長過程中,它的軟體外圍部分會分泌碳酸鈣,使它的殼不斷生長、擴大,它的后緣部分也會定期地分泌碳酸鈣,形成橫向的曲面“隔壁”,這些隔壁將殼體分為若干“房室”,它居住的最外最大的房室稱為“住室”,以往居住而被逐一廢棄的房室則稱為“氣室”,氣室之間通過一根“體管”相連通,別看這一根小小的管子卻有著大大的作用,菊石可以通過體管往氣室中注入空氣或灌水來控制它的浮沉。
菊石的祖先房角石,曾是奧陶紀時期的頂尖掠食者,打遍海洋無敵手的存在,可是在經歷了奧陶紀末大滅絕之后,角石家族就再也沒有了昔日頂尖掠食者的榮光,它們的后代菊石家族也不例外。繁殖能力強,分布區域廣泛,數量龐大的菊石成為了當時大型食肉動物最喜歡的食物。
滄龍捕食菊石
?
博物館斑彩螺上滄龍牙齒咬痕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