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0日訊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綏哈大齊生物制造集群入選其中。這對黑龍江來說意味著什么?省玉米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興認為,綏哈大齊生物制造集群的申報成功,必將加快我省將玉米資源總量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和經濟轉型優勢,全力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玉米生物制造產業集聚要地。
如何定義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是亮眼的產值數據嗎?深入走進綏哈大齊玉米制造企業的工廠車間就會發現,這里處處上演著從“原字號”到精深加工的深刻變革。
除了傳統的淀粉和酒精,玉米生物制造產業還在向更高端的產品延伸。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黑龍江新和成)生產的輔酶Q10、維生素C、維生素B12等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還遠銷歐美、日韓等國際市場。肇東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通過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出了呈味核苷酸二鈉(I G)等食品調味劑,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
據統計,綏哈大齊地區的玉米加工企業超過100戶,主要產品產量居全國首位。在這里,玉米已不再是簡單的糧食作物,而是潛力無限的生物經濟資源。
創新驅動 推動產業集群提檔升級
破碎、分離、液化、糖化、發酵、提取……在黑龍江新和成生產車間,一粒粒金燦燦的玉米通過高新技術加持后華麗變身,變成維生素、輔酶Q10等高附加值產品,身價猛增??偣こ處熩w德勝算了一筆經濟賬,如果玉米按市場價每公斤兩元來算,加工成維生素C就變成了每公斤30元,加工成輔酶Q10就能賣到每公斤1000元。這背后的收益顯然十分可觀。
綏哈大齊地區的生物制造產業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并保持競爭優勢,關鍵在于持續的技術創新。2023年,集群規上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7%。
產業集群的提檔升級,還離不開企業間的合作。新和成、星湖科技、阜豐、象嶼等重點企業打造了“跨地域”開放創新合作模式,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學、丹麥科技大學等二十余家國內外頂尖生物研發機構開展廣泛科技合作。
以商招商 從單一產品到全產業鏈布局
玉米產業鏈條的不斷完善,形成了集生物育種、原料供應、加工生產、產品銷售、副產品利用于一體的循環經濟體系。從粗放利用到集約循環,綏哈大齊的玉米產業如何實現了這一蝶變?關鍵在于產業鏈的整合與升級。
以青岡縣為例,這里不僅優化了玉米種植和加工技術,更重要的是促進了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
1999年,黑龍江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鳳玉米公司)落戶青岡。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年加工能力從最初的15萬噸,發展到180萬噸,玉米淀粉市場占有率居我省首位,玉米淀粉單產位居亞洲第一。
毗鄰龍鳳玉米公司廠區的一家名為嘉豐塑業的公司,是一家來自溫州的企業,2004年落戶青岡,主要生產集裝袋,是玉米加工企業的必需品,專門供給龍鳳、京糧、象嶼等玉米加工企業。
這里所提到的京糧,正是龍鳳玉米公司用自身在青岡發展壯大的經歷,吸引來落戶的另一家玉米加工企業。目前企業年可加工玉米120萬噸,生產玉米淀粉84萬噸。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建波說:“我們之所以落戶青岡,一方面是被這里的原料優勢所吸引,另一方面是感受到青岡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打造了安心發展的氛圍。建廠時,原本預計兩年投產,結果在當地政府全程跟蹤服務下,僅用7個月便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建設、當年投產?!?/p>
如今,青岡以龍鳳玉米、京糧龍江生物為核心,先后招商引進加工及配套企業14戶,開工建設了葡萄糖酸鈉、熱電聯產、玉米壓片飼料等項目29個,玉米加工能力達到340萬噸,年產玉米淀粉210萬噸,淀粉轉化能力42.5萬噸,特別是聚焦發展生物經濟,以玉米生物發酵產業為核心,先后引進建設了投資15億元的L乳酸項目、投資5.5億元的赤蘚糖醇等項目,使青岡新增了玉米淀粉—有機酸、玉米淀粉—多元醇兩條生物發酵產業鏈。
龍頭企業帶動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
雖然已是2024年年末,但綏化象嶼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綏化象嶼生化)院外,都是排隊運送玉米的大貨車,這里年玉米深加工能力超165萬噸,擁有目前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色氨酸生產線、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結晶糖生產線,年產蘇氨酸10萬噸,位居國內行業第四,年產色氨酸1萬噸,位居國內行業第二,主要應用于飼料添加劑;年產結晶糖75萬噸,位居國內行業第一,主要應用于食品、醫藥、新能源等領域。
作為集群內的龍頭企業,綏化象嶼生化的發展動態和方向勢必對整個集群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生產技術部總監戈延松說:“我們將繼續以玉米為主要原料,以生物發酵為核心技術,在工藝設備有協同、在應用市場有潛力的原則下,向精制氨基酸、小品種氨基酸等生物發酵精深加工產品和抗性糊精、聚葡萄糖等膳食纖維類產品進行延伸拓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豐富產品品類,提升自身應對市場周期性變化的駕馭能力?!?/p>
綏化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剛說,2023年綏哈大齊四地市年玉米加工能力達到1748.9萬噸,實現產值627.6億元,規模占全國30%以上,國內13家生物化工行業龍頭企業中,已有新和成等9家在我省投資布局,目前培育了2戶百億級企業,3戶50億級企業,10余戶20億級企業。經過近10年發展,綏哈大齊地區一粒粒金黃的玉米已經串起一條條黃金產業鏈。
綏化目前已經形成了龍頭企業為帶動,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這恰恰是王剛眼中一個健康的產業集群所必備的要素之一。他說,集群的成功入選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下一步,綏化市將深入實施“13466”工程,做大做強綏哈大齊生物制造集群,力爭到2026年,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制造產業集群。
面對未來,綏哈大齊玉米產業集群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創新和政策支持的雙輪驅動下,這一片黑土地上的玉米產業鏈將會更加蔥郁、更加茁壯。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