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山野有一種植物,開著藍紫色的花朵,就像是一只只藍色的烏紗帽,也像是一只只欲展翅飛翔的藍蝴蝶;在陽光之下冷色調顏色也顯得十分明和、通透與誘人,這就是致命的烏頭。這致命的烏頭是什么鬼?!
一、從一起“中毒”事故說起
2022年3月27日,我與張工、丁鵬、一陣風、徐老師等近10人去東搬山觀察植物。途中看見綠油油、水靈靈的馬蘭、白苞蒿、鴨兒芹等嫩苗,就動了摘些野菜做面湯的念頭。
大家邊走邊觀察植物邊摘野菜,不一會功夫就近午飯時刻,找個地方洗野菜煮面條,大家吃得不亦樂呼。正在大塊朵頤,吃得滿頭大汗的時候,不知誰說湯有點苦,感覺嘴巴有些麻。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可能野菜中混入了誤采的烏頭嫩葉。
大家立即停止食用剩下的面條湯及野菜,洗漱口腔及大量飲水,以沖淡胃液。經(jīng)過簡單的“自救”,大家感覺沒有太大的問題,就繼續(xù)上路。未想沒走出多遠,春丹因頭暈竟然摔了一跤,都以為是中毒造成,幸好虛驚一場。
二、烏頭是怎樣的一種植物
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是毛茛科、烏頭屬草本植物。塊根倒圓錐形,長2-5厘米,莖直立,莖高60-150厘米,等距離生葉,分枝。塊莖外黑里白,似烏鴉頭部,因此得名。
葉片薄革質或紙質,基生葉掌狀,開花時枯萎。莖生葉片五角形,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先端急尖,近羽狀分裂,小裂片三角形,生1-3枚牙齒或全緣。
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較長,連同花梗密被反曲伏毛;萼片藍紫色(我們看到的“帽子”即為烏頭的花萼),上萼片高盔形,下緣稍凹,喙不明顯;花萼內側,有二枚難以看到的細長花瓣,具距,通常拳卷。9-11月開花結果。
下面展示一組王健生老師等解剖拍攝的烏頭花朵結構圖供大家欣賞。
全世界烏頭屬植物有350多種,我國約有170種,大多分布在西南、東北等省區(qū),其中烏頭在我國分布較廣,主要生長在山地草坡或灌叢中。象山主要分布在西周、石浦等等山嶺草坡叢中。
三、為什么把這種植物叫烏頭
古人對烏頭的認識及栽培使用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被譽為中醫(yī)四大經(jīng)典著作之一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創(chuàng)作于東漢時期)系統(tǒng)地總結了古代醫(yī)家等各方面的用藥經(jīng)驗,對已經(jīng)掌握的藥物知識進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統(tǒng)的整理,全書共計收錄了365種藥物。其中將烏頭列為草部下品,可能烏頭之正式名稱出自該處。
南北朝梁代的大醫(yī)學家陶弘景云:形似烏鳥之頭,故謂之烏頭。“烏頭與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烏頭四月采”。宋朝人楊天惠在他所寫的《彰明附子記》一文中指出:“蓋附子之品有七,實本同而末異,其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烏頭而旁生者為附子......”。
明朝大醫(yī)學家李時珍也指出: “初種為烏頭,象烏之頭也,附烏頭而生者為附子,如子附母也,烏頭如芋魁,附子如芋子,蓋一物也”。他并將烏頭分為川烏與草烏二類:“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謂之川烏頭,……,其產(chǎn)江左山南等處者及本經(jīng)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
據(jù)有關文獻記載,在四川彰明、江油等地栽培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烏頭野生的植株有兩個塊根,經(jīng)過栽植后塊根數(shù)目增多,對這些塊根過去都給予不同名稱,并且各有不同的醫(yī)療用途。
現(xiàn)在烏頭、附子的主產(chǎn)區(qū)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帶。通常藥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稱“川烏”,側根(子根)則稱“附子”。
從以上得知,歷代把這種塊根莖似烏鴉之頭的植物,都稱為烏頭,并沿用至今。烏頭的花,紫藍色,就像是古代官員的烏紗帽。在未了解烏頭這種植物的特征及史料之前,一直以為其得名來自紫藍色的花朵像烏紗帽之狀。
四、美麗的烏頭雖毒有大用
烏頭的花美麗,可供觀賞,清人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寫過較生動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嬌纖,名鴛鴦菊,花鏡謂之雙鸞菊,朵頭如比邱帽,帽拆內露雙鸞并首,形似無二,外分二翼一尾”。(“雙鸞”指的是兩個花瓣。)
《本草綱目》載:烏頭。
[釋名]烏喙、草烏頭、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鴉。苗名:莨、芨、堇、獨白草、鴛鴦菊。汁煎名射罔。
[氣味](烏頭)辛、溫、有大毒。(烏喙,一名兩頭尖)辛、微溫、有大毒。(射罔)苦、有大毒。
以上得知,塊根有極毒,可作箭毒。李時珍指出:“草烏頭取汁曬為毒藥,射禽獸,故有射罔之稱”。在小說《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中,記載了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關羽右臂中的毒箭就是烏頭箭毒。
烏頭,毒性強,過量能麻痺中樞神經(jīng),引起體溫下降,心臟麻痺致死。
現(xiàn)代藥理研究,烏頭所含的化學成分有次烏頭堿、烏頭堿、新烏頭堿、塔拉地薩敏、川烏堿甲、川烏堿乙等化合物。如不經(jīng)過嚴格炮制,烏頭堿3-4毫克可致人中毒死亡。
烏頭(附子),味辛,性溫。在醫(yī)療上,主治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邪氣郁結,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水腫,脾陽衰弱的泄瀉久痢、脘腹冷痛,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痹,腳氣等癥。也可作土農(nóng)藥,消滅農(nóng)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蟲害。
部分圖片及資料來自網(wǎng)絡僅供參考。文章如有誤請指正。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