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新冠疫情已經在全球造成了上千萬人感染,50多萬人死亡,而且疫情仍在持續惡化中。二戰后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危機對各個國家都造成了嚴重沖擊,絕大多數國家或地區都無法依靠所謂的“運氣”——天然的地理屏障或者與全球隔絕的孤立狀態——躲過病毒的打擊。新冠疫情也由此成為對全世界各國政府、社會和人民應對突發災害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到目前為止,東亞國家和地區,如韓國、日本等東北亞國家,新加坡、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在抗疫中普遍交出了比歐美國家優異得多的答卷。
▲7月5日,在日本東京,一間商鋪門口貼著簡易標識,提示顧客戴口罩入場購物。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固然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出發,不應在各個國家之間進行簡單的比較,不過站在科學的立場上,東亞國家普遍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表現突出既是不爭的事實,也是需要解釋和回答的現象。畢竟,在與疫情長期共存的可能前景面前,世界需繼續正確認知并及時總結東亞的抗疫成績,特別是其原因。
團結協作是重要“訣竅”
有分析將東亞抗疫表現歸因為2003年的非典疫情主要發生在東亞,這里的人們對上一輪疫情依然心有余悸,故而及早做出了應對。也有觀點從經濟和技術的角度分析,認為東亞國家和地區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條、后來居上的互聯網應用,使得東亞社會在應對疫情時物資準備更充分、數據處理更及時。還有的研究從文明比較的角度切入,以東亞人民的傳統觀念——家庭至上、集體主義、遵守紀律、在保護個人隱私方面態度溫和等——作為種種抗疫措施在東亞能夠產生明顯效果而在歐美則流于形式的文化根源。這些解釋從各自的角度出發,都具有一定的說服力,非常值得國際社會認真總結并汲取經驗。
▲這是6月2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出席線上記者會。 新華社記者 張鋮 攝
的確,17年前的非典讓許多東亞國家開始重視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物資儲備、人員培訓和制度建設,特別是公眾對傳染病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這一點正是西方社會所缺乏的,某種程度上,假如一些西方政客不是在疫情初期不以為然,假如西方公眾不是對方艙醫院以及大數據追蹤存在歷史記憶和文化心理上的排斥心理,最重要的,假如西方面對疫情時能像東亞一樣始終把團結協作、休戚與共作為關鍵策略,而不是各自為戰甚至互相拆臺,歐美世界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未必如此之高。對于最后這一點,人們討論得仍然不夠充分,但恰恰是這一點,可能是東亞率先戰勝疫情的“訣竅”,而且也可能將是后疫情時代東亞率先有效復工復產進而走出經濟低谷的關鍵。
將成區域一體化亮點
新冠疫情使很多人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然而從國際關系和世界經濟的維度審視這次疫情,人們卻會發現,很多在新冠疫情期間讓我們體會得格外深刻的變化,其實并不是新冠帶來的。變化早已發生,新冠疫情只是將變化以最直觀最具有沖擊力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而已。
這些變化包括全球產業鏈的斷裂和分割、保守主義和民粹主義在許多國家大行其道、大國競爭日漸激烈,以及國際體系趨向無序化和全球治理能力的衰敗等。不管有沒有疫情,這些標志著國際格局即將發生歷史性變革的變化都會出現并且事實上已經出現。
這一點不但意味著即使新冠疫情結束,也不可能回到那個我們一度熟悉的高舉全球化旗幟的世界,而且提醒人們必須為后疫情時代國際社會矛盾性、斗爭性日漸嚴重,合作性、協調性逐步下降做好準備。后疫情時代,我們將面對一個越發自私、越發奉行單邊主義、越發一邊鼓吹全球領導作用一邊踐踏國際規則破壞國際機制的美國,我們將看到一個分崩離析、對內無力協調成員國之間的重重矛盾、對外無法為其他地區一體化進程提供參照方向的歐洲,我們還會看到繼續掙扎在地緣政治博弈和安全對抗中的近東、北非、南亞。當然,我們也能看到東亞地區成員繼續艱難而頑強地試圖維持在其他地區已經難以為繼的國際合作和一體化進程。東亞很可能將成為后疫情時代僅有的區域合作亮點。
▲6月28日,人們在美國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附近休閑。 新華社發 (沈霆 攝)
東亞合作經受住考驗
這么說并不是將東亞描述為全球化進程“黑暗中的一點光亮”,更非斷言只有東亞才能挽救垂危的全球化進程。冷戰結束后一度大行其道的美式全球化已是明日黃花。東亞地區要為之而努力的不是維持華盛頓已經不愿意繼續維持的美式全球化,而是要在全球產業鏈重構過程中繼續推動區域內的產能合作、一體化進程和共同體建設,避免打著經濟安全和產能自主旗號的經濟民粹主義沖擊到東亞區域內合作。
數據顯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國際貿易遭遇劇烈沖擊的嚴峻挑戰下,今年1至4月,中國-東盟進出口逆勢增長,貿易總值1.35萬億元,同比增長5.7%,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4.9%,形成了中國與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的良好格局,充分體現了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中國與東盟經貿關系帶來的強大韌性。
▲資料圖片:4月21日,東盟秘書長林玉輝在捐贈儀式上向中方表示感謝,高度肯定東盟與中國在共同抗擊新冠疫情方面的合作。 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正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的那樣,回顧中國與東盟關系的歷史,無論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國際金融危機,每一次危機都讓中國東盟關系更加緊密、中國東盟合作更加強勁。第36屆東盟峰會于6月26日以視頻方式舉行,在27日公布的峰會主席聲明中,與會各方強調,東盟及其主要貿易伙伴間的多項自由貿易安排和談判取得進展,有助于新冠疫情后經濟復蘇及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
以上種種成果的取得,是中國與包括東盟在內的東亞國家攜手應對疫情沖擊、互利互惠、構建東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映照。新冠疫情非但沒有切斷東亞區域內合作進程,反而從需求催生供給的角度激勵東亞成員更加重視區域合作,更加強調通過協作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與挑戰。在后疫情時代,將經歷了疫情考驗的東亞合作進程維持下去,不但是東亞國家人民的共同使命,也是東亞繼續維持和平、穩定與繁榮的關鍵所在。
東亞早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新冠疫情期間,東亞又成為維系全球抗疫合作的主要動力來源。我們有理由期待并且相信,在后疫情時代,東亞能夠在歷史上首次承擔起為全球范圍內的區域一體化進程做表率的任務。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亞太院副院長、東盟東亞經濟研究中心中方董事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