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大講堂“黃河流域濕地保護戰略與優先行動”專題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召開。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蘭科其副秘書長、保爾森基金會(美國)北京代表處顧問、生態保護項目主任石建斌博士和生態保護項目副主任干曉靜博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于秀波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張正旺教授和王帥教授、北京林業大學張明祥教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王芳教授級高工、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史學建教授級高工、大自然保護協會李潛項目總監等20多位專家參加現場會議。來自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高校、沿黃9省(區)濕地主管部門、自然保護區等相關機構100余人參加了線上會議。
本次會議圍繞黃河流域人水關系、水沙關系、水鳥及棲息地監測與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及其變化、濕地保護與修復等開展學術交流與研討,為黃河流域濕地保護和修復提供科學數據和決策支持。
參會人員合影
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于秀波研究員介紹了項目的實施背景、任務、完成情況與影響。該項目系統評估黃河流域濕地生態系統服務變化、濕地保護管理成效和存在問題,以水鳥棲息地為切入點,分析黃河流域濕地保護優先區和保護空缺,探索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濕地與水鳥棲息地分布的時空轉變,分析和探索黃河流域濕地退化機理,提出相適應的濕地修復模式,制定黃河流域濕地保護戰略和優先行動,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項目組專家圍繞黃河流域濕地保護與管理相關主題分別做了學術報告。保爾森基金會(美國)北京代表處顧問、生態保護項目主任石建斌博士分享了國際河流流域(墨累-達令、里馬克河-奇利翁河-盧林河、密西西比河)在融資機制以及應對生態挑戰方面的做法與經驗。保爾森基金會(美國)北京代表處生態保護副主任干曉靜博士報告了美國加州中央山谷與水鳥共享稻田案例、比利時代勒河河谷泛洪區修復等流域濕地保護與修復的國際案例。通過梳理和總結類似國際河流的相關優秀經驗,為黃河流域濕地保護提供經驗借鑒。
北京師范大學王帥教授從人水關系的穩態及穩態轉變、人水關系結構變化及功能效應兩個方面對黃河流域人水關系進行了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并為黃河流域人水系統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建議。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王芳教授級高工從黃河流域水沙變化及其對濕地的影響視角分享了黃河流域水文生態格局、水沙特點、水沙變化的濕地效應。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劉宇副研究員從黃河流域濕地時空變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方面綜合評估流域濕地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及演變規律。
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夏少霞副研究員報告了黃河流域濕地保護優先區和保護空缺分布,段后浪副研究員分享了黃河流域水鳥多樣性季節和區域特征及保護策略,王春曉博士后報告了氣候變化對黃河流域水鳥棲息地適宜性的影響。上述專題報告為黃河流域水鳥及棲息地保護提供了管理建議。
北京林業大學張明祥教授系統梳理了8個濕地保護修復技術模式和管理范式,總結了黃河流域濕地保護修復的經驗。于秀波研究員匯報了黃河流域濕地保護的8項戰略及24個優先行動。
北京師范大學張正旺教授主持綜合討論環節。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科學水利研究院史學建教授級高工、蘭科其副秘書長、大自然保護協會李潛項目總監與參會專家和代表們對上述報告進行了點評和討論。通過研討和交流,分享了黃河流域濕地保護戰略與優先行動項目的成果。
黃河流域濕地保護戰略與優先行動項目歷時3年,由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資助,由保爾基金會(美國)北京代表處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實施。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蘭州大學、內蒙古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參加項目研究。
撰稿:楊 成 李 莉
攝影:王春曉
審閱:于秀波
?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