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馬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以合成生物學等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孕育新的變革,為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提供了更多創新源泉,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生活福祉。
“截至2021年底,全球合成生物學相關市場行業整體爆發式增長。未來10-20年,合成生物學應用可能對全球產生每年2-4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影響。”楊賢金說,隨著底層技術突破和轉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疊加碳中和等利好政策和綠色消費的興起,未來3-5年是合成生物學的關鍵時期。
《“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種計算設計、高通量篩選、高效表達、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有序推動在新藥開發、疾病治療、農業生產、物質合成、環境保護、能源供應和新材料開發等領域應用”。楊賢金認為,研究健全完善我國合成生物產業政策,營造高質高效發展環境,厚植優勢、補足缺漏、提前謀局是一項十分要緊的工作。
楊賢金認為,當前我國合成生物學領域主要面臨關鍵基礎技術、核心設備等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基礎研究和產學研協同能力仍待進一步提升,市場格局尚未形成、產業鏈結構分布不合理等困難。
對此,楊賢金建議:一是加強頂層戰略規劃,重視基礎研究和技術產業的宏觀部署。通過在基礎研究端提前布局,針對關鍵技術領域做重點攻關,更好地服務企業,更好地促進成果轉化。二是強化應用推廣,系統性地建立科研成果的轉化機制。對相關的研究給予轉化結果的目標考核,真正關注生物技術發展的實用性,建立并拓寬技術產品轉化應用目錄。三是規范市場治理,完善合成生物產業監管制度。確立和完善合成生物學產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根據各主體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內的不同行為性質和特點,明確以推定過錯責任為主、無過錯責任為補充的雙重歸責原則,強化合成生物學產品全生命周期內質量安全的責任承擔,平衡相應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并使各主體的監管義務均衡化。四是提供持續性的優惠扶持政策。加大各方資金注入,加強企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改革,推廣合成生物產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五是完善外資風險審查制度,設立外資合成生物企業投資的“負面清單”。六是設立專項資金扶持重點高校,建設大型研究設施,支撐產業行業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我國合成生物學在生物制造、生物安全、信息存儲、種業工程等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以支撐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