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美國衛生部提出一項代號為奧拉(Aura)的項目:制造一批價格低廉的呼吸機,用來應對季節性大流感。美國是流感死亡大國。每年,因為流感與流感引起的并發癥,死亡人數在1.2萬到6.1萬之間,按3.5萬算的話,死亡率是萬分之一。美國政府專門制訂了國家戰略,應對疫情。奧拉項目就是醫療設備方面的準備。
資料圖 新華社發(王明麗攝)
美國是呼吸機比較多的國家,那時約有20萬臺。為了應對像SARS、流感這樣的病毒,他們通過調研,預估出還需要再儲備7萬臺。
美國衛生部在2006年就成立一家下屬機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以應對化學、生物甚至是核攻擊。這個局決定儲備一些簡易呼吸機,開始政府采購。2008年,Aura項目公開招標,聯邦政府承諾,價格越低,就買的越多。
簡易,就意味著廉價。廉價的單子,行業巨頭自然是不想做。中標是一家小企業,名字叫做新港醫療器械公司(Newport Medical Instruments),由日資掌握,位于加州。
當年低端呼吸機價格在1萬美元左右,要把價格降到3000美元很困難。新港的高管說,他們可以通過全球銷售,彌補價格上的損失。這種商家我們中國消費者很熟悉了,價格屠夫。但呼吸機不是直接面向消費者,也不是快消品,培養不了使用習慣,很難做到薄利多銷。
美國政府官員看到價格殺得這么狠,非常高興,紛紛給新港站臺。2009年H1N1流感病毒爆發后,聯邦政府與該公司,又簽訂了近千萬美元的合同,算是間接的獎勵。
新港一直在表示項目進展順利。美國對于呼吸設備審批非常嚴格,直到中標后三年,2011年,他們才送出了三臺樣機,讓聯邦官員審核。
此時,事情卻突然偏離軌道。醫療器械行業開始快速整合,一家又一家小公司被巨頭兼并。2012年5月,科惠醫療(Covidien)出價1億多美元,收購了新港。
新東家還是巨頭的思路。低端的不做,如果非要做,就要漲價。這樣,新的樣機一直搞不出來,政府也無法接受,解除了原先簽訂的合同。科惠醫療原本就擔心,這些便宜的呼吸機影響現有業務,現在合同黃了,求之不得。一些原本參與Aura計劃的新港高管,被分配到其他職位,剩下的人選擇離開。
就這樣,美國政府的“戰略儲備”不明不白地就黃了。時間白白耽誤了三年。美國政府的重新尋找合作對象,選中了飛利浦。簽下了1380萬美元的合同。直到2019年7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才批準了飛利浦的新型呼吸機(Trilogy Evo)。美國政府打算訂購1萬臺,交付日期在2020年6月。
美國呼吸機告急
新冠病毒在美國的突然爆發,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截至4月6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36萬,累計死亡病例近1萬,死亡數量遠超中國。
剛才說過了,十年之前,全美大約有20萬臺,其中醫院里的高端呼吸機大約有6.2萬臺、老舊型號9.8萬臺左右。另外,國家戰備庫里面還放著低端的,大概1.2萬臺。
現在,美國呼吸機的存量,不但沒有增長,還下降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18年的報告顯示,美國存量16萬臺,國家戰備庫里只剩8900臺。
美國重癥醫學會預估,在最壞的情況下,將有96萬名患者。按現在通用的算法,1/6的人是需要呼吸機,那就是16萬。那不是差不多夠嗎?病人并不會按醫療設備的存放地點均勻分布。
在疫情最緊張的紐約州,累計病例超過8萬。大量病人在排隊等待呼吸機的治療。州長科莫3月底說,已經從中國訂購了1.7萬臺呼吸機,每臺2.5萬美元。但預計只能得到2500臺,因為加州、伊利諾伊州、聯邦政府都在搶購。
由于需求過大,供給很少,各個州都在爭相高價購買。紐約州州長科莫抱怨,就好像在eBay上,與其他州競拍一樣。
光有錢也不夠,還要看聯邦政府批多少。紐約州申請3萬臺呼吸機,僅4400臺獲批,首批到貨還有170臺是壞的;新澤西州申請了2300臺,目前只收到300臺;路易斯安那州申請5100臺,沒有一臺到位。
呼吸機,這時已經不僅是普通的醫療器械,而是像石油一樣的戰略物資。
白宮啟動了《國防生產法》,要求美國企業必須優先處理聯邦政府的訂單。特朗普說,他將逼迫美國制造商生產出10萬臺,而且要相當快。
美國多家車企,包括通用、福特、特斯拉都表示,將轉產制造呼吸機。但白宮上周五點名通用的動作太慢,要價太高。
車企缺乏技術積累,想要轉產,還是得與專業公司合作。福特宣布與GE醫療合作,計劃生產簡化呼吸機,預計4月底生產1500臺,7月初達到5萬臺。此前,通用選擇與西雅圖地區的一家專業制造商合作,菲亞特·克萊斯勒也與意大利呼吸機企業達成協議。
制造火箭與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也有了想法,他說生產這些并不難,只是不能立刻造出來。
特朗普“點名”要求通用轉產后,通用就宣布,航空業務板塊裁員2500人。這引起了工會組織的抗議,他們說,我們可以去生產呼吸機呀,造飛機引擎都能信任我們,造呼吸機怎么以就不能呢?
歐洲開始倫理選擇
一位老人被醫院要求讓出ICU床位,給一名44歲的人。他的妻子在社交媒體上哭訴:我們家老頭子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為什么要在我們剛剛日子過好些的時候,奪走我們家人的生命。救救西班牙,求求你們,我們需要呼吸機。
西班牙的149個重癥監護病房中,只有2487臺呼吸機。3月28日,4575新冠肺炎患者住進了重癥監護病房。2487對4575,這就是西班牙的現實。
西班牙呼吸機生產能力極為有限,主要依賴進口。現買肯定是來不及的。西班牙衛生部新采購了1114臺,交付時間要拖到4月以后。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他們征用了獸醫診所的動物呼吸機。
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的意大利,呼吸機數量滿足不了國內四分之一的需求。
意大利南部大區主席米切爾埃米利亞諾說:我一共向有關部門申請了220臺,但目前只收到9臺。米切爾擅自向中國下了3800萬歐元的訂單,他說自己就是口罩和呼吸機的“走私者”。
博洛尼亞的希爾集團是意大利唯一一家專門生產呼吸機的廠商。每個月產能500臺,現在緊急增產到650臺。原本打算出口到菲律賓、越南、韓國、印度的300臺,優先提供給國內。
特倫蒂諾省疾控中心的醫生說:二手的我們也要。目前,意大利呼吸機缺口在1萬臺以上,很多重癥患者因為沒有呼吸機支撐,失去生命。
英國的情況比上述幾個國家輕,截至3月31日,累計確診病例2萬5千多例,累積死亡1789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大概有8000多臺呼吸機,但是總需求量為3萬臺。
特朗普打電話慰問檢測陽性的約翰遜時,約翰遜第一句話就是“我們需要呼吸機”。
位于英國威爾士奈斯泰格的一家全科醫院,讓重癥患者,比如癌癥病人,簽署一份協議,內容是:如果他們確診了新冠肺炎,放棄接受呼吸機治療。
約翰遜在3月初的時候,就開始向企業求助,希望它們盡快轉產。原本只生產吹風機和吸塵器的戴森,已經設計并制造出一款呼吸機,不過還在等待醫療部門批準,才能投入生產。
全球最大的呼吸機生產商是德國的德格爾。該公司在2月產能擴大了一倍,計劃全年擴大四倍。德國政府3月初就訂購了1萬臺,其他國家很難排上號。美國政府曾請求購買10萬臺,結果德格爾稱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德國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很低,不到1%。這背后是德國醫療資源的支持。德國每10萬居民有601個重癥病床,全國有2.5萬臺呼吸機。
中國呼吸機支援全球
中國高端呼吸機有21家生產企業,其中有8家已經取得歐盟相關的醫療資格認證。國內的產能占據全球五分之一。
目前,國內擁有呼吸機注冊證的企業31家,其中22家企業的經營范圍包含“進出口”業務。在抗擊疫情期間,國內新增了10家呼吸機企業,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一倍。從地域分布看,江蘇省的廠商最多,共9家,主要集中在蘇州,其次是北京、廣東、山東等地。
截至3月底,主要呼吸機企業,累計向國內提供呼吸機近2.7萬臺,其中包括3000多臺高端型號。
在國內疫情已經趨于穩定的時候,國內廠家轉向海外。從3月19日算起,在近十天的時間里,中國向國外提供的高端呼吸機超過1700臺。
30幾個國家已經下了訂單,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英國、俄羅斯、塞爾維亞、烏克蘭、蒙古。已經簽約的訂單已經有2萬多臺,很多訂單排到了六七月份之后。
一位西班牙政府官員在中國提貨的時候,為了趕時間,包攬了所有的海關手續,中國廠商只需提供呼吸機就行。即便這樣,這位官員還是沒有拿到貨。全球對中國呼吸機的需求正在急劇上升,就連南美部分國家也加入了搶購的隊伍。
看到買家不惜重金,一些人開始趁機做起了“炒手”,抬高呼吸機價格從中牟利。呼吸機可比口罩的利潤就高多了。低端型號平時的售價在5萬元左右,但是3月底有經銷商報出了一臺15萬元的價格,而且僅限當日。由于大量中間人存在,目前市場價格十分混亂。
國內擴大呼吸機產能,物流和元器件受限。一些從歐洲進口的零件,因為航班暫時取消,交貨時間不確定。國內廠商只好相互搶購。
另外,醫療器械出口需要滿足當地的資質,比如美國FDA資質,歐洲CE資質。國內符合這些認證的呼吸機生產廠家并不多,而且對那些臨時轉產的企業來說,更是增加了門檻。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很多國家正在放寬醫療物資的準入門檻。像歐盟成員國采購防護產品可以沒有CE標志。
在全球攜手抗擊疫情時,3月28日,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突然刊登聲明,拒絕中國標準的KN95口罩。許多即將從中國運往美國的援助物資,被迫終止派發。
美國拒絕中國KN95口罩。中國外交部認為,不同國家產品的認證標準,肯定有差異,這不應成為合作的障礙。華春瑩說:如果報道屬實,我也不清楚美方出于什么考慮做此決定。
有網友說:既然人家不要,干嘛熱臉貼人家冷屁股。
首先,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中國率先走出了最嚴重的時刻,出于人道主義,我們也應該幫助他國,至于別國要不要,買不買,這是后話。第二,這種危急時刻,更加突顯了國家生產能力的重要性。再怎樣全球分工,再怎樣利潤分配,手里掌握著生產線,掌握著生產能力的國家,一定會優先占據物資優勢。我們也有幸生在中國這樣的第一工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第三,中國對出口依賴仍然很高,歐美國家能早一步恢復,我們也能早一步過上松快的日子。
延伸閱讀:
美國允許進口中國KN95口罩,說好不要,又要了?
據美國《國會山報》4月2日報道,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一名官員告訴Buzzfeed新聞網站,由于美國個人防護裝備(PPE)短缺,FDA將不再禁止從中國進口KN95口罩。
報道稱,KN95被稱為是中國版本的N95口罩,美國醫護人員使用N95口罩來保護自己免受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的侵害。不過,雖然可以進口KN95口罩,但是該產品并未獲得FDA的批準,這意味著使用這種口罩的人不會受到法律保護。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已將KN95口罩列入在緊急情況下替代其他認證口罩的備用產品,但是FDA沒有根據緊急使用許可(EUA)授權中國制造的KN95口罩型號。
FDA官員告訴《國會山報》,“FDA一般不會反對進口和使用沒有EUA授權的KN95口罩。雖然不是必需的,但如果KN95口罩沒有EUA,進口商可能希望采取適當的步驟來驗證這些產品的真偽。FDA隨時準備與進口商接觸,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進口過程中的干擾。”
此前,FDA在周四宣布,將放寬對口罩的監管,但是沒有具體提到KN95口罩。
FDA在一份聲明中說,“最近,FDA頒布了EUA,可通過該授權使用未經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NIOSH)批準的,供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使用的某些進口一次性防護口罩,來幫助增加過濾式口罩的供應。我們將繼續研究增加這些設備可用性的策略。”
FDA還表示,由于醫護人員和民眾的需求都有所增加,該機構正在與制造商合作生產口罩。FDA的聲明補充說,“我們正在盡可能提供最大限度的監管靈活性。”
在FDA允許從中國進口KN95口罩之際,有些共和黨議員對美國在醫療用品和各種藥品上依賴中國表示擔憂。
此前,美國新聞網站BuzzFeed在3月29日報道稱,中國的KN95口罩是N95口罩的替代品,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拒絕允許其進入美國。3月28日,為緩解全國醫療防護裝備的短缺,FDA緊急批準了歐盟和5個國家(澳大利亞、巴西、日本、韓國、墨西哥)認證的非N95口罩,但KN95口罩沒有獲得緊急授權。
在4月1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在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美國FDA拒絕允許KN95口罩進入美國,中方能否證實,對此有何評論”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看到了有關報道,具體情況我不了解。如果報道屬實,我也不清楚美方出于什么考慮作此決定。我能說的是,當前疫情形勢下,口罩是各國急需物資,中國國內的需求量也很大。中方企業正在開足馬力、加班加點、夜以繼日地生產,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盡量為各國防控疫情提供保障。的確,抗疫物資供應還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對產品的認證標準差異等具體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應成為抗疫物資合作的障礙。”
到底什么是N95口罩,什么是KN95口罩呢?
每個口罩類型前面的字母代表不同國家標準。口罩的N系列是美國標準,KN系列是中國標準,FFP系列是歐洲標準,KF系列是韓國標準。后面的數字指的防護能力,越大防護等級也越高。95指的是能夠過濾掉超過95%的非油性顆粒物,90系列沒有95的防護等級高,但是也能抵抗90%以上的顆粒物。FFP系列中,2基本對應著95,3則過濾有效率更高,達99%。數字結尾帶個V的,表示有呼吸閥。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北京日報客戶端轉自科工力量微信公眾號 環球時報 觀察者網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