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遭受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物種入侵不僅威脅我國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更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6月26日,在復旦大學舉辦的2023年研究生國際暑期學校暨第十九屆生態學暑期高級講習班線上活動中,中國農科院研究員萬方浩就生物安全與國家安全的關系、生物入侵形勢與現狀、筑牢生物入侵防控高墻以及生物入侵防控發展展望等內容做了介紹。
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核心組成部分
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形勢嚴峻,加拿大一枝黃花、福壽螺、紅耳彩龜等生物入侵我國本土,極大程度威脅著我國自然生態系統的安全,并在很大程度上干擾著我國居民的正常生活。
萬方浩表示,生物安全向來是國家安全的核心組成部分,外來生物入侵作為一種健康風險和生態風險,是對我國生物安全具有極大挑戰。防范外來生物入侵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構建國家生物安全體系的需要。其有利于提升國家生物安全能力建設,增強生物安全的技術研發與基礎設備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生物安全法》于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全鏈條構建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四梁八柱”,并對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作出了具體要求。“我國通過有效防范和應對危險生物因子及相關因素威脅,完善生物安全立法,能夠保證生物技術的穩定健康發展,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維護國家安全。”萬方浩說道。
近兩年,我國對生物安全問題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維護我國生物安全。2021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建議》,要求持續提升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水平。
2022年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要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
2023年2月13日,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也明確指出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
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生物多樣性高的區域入侵物種較多
生物入侵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第二大因素,僅次于土地利用造成的環境變化。
哪些因素會導致生物入侵呢?萬方浩認為,首先,全球化與生物入侵聯系密切。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是物種在大陸間傳播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不同國家間的進出口貿易,是外來物種入侵的重要渠道。“進出口量越大,生物多樣性風險也越大。”
其次,氣候變化與生物入侵也有關。“氣候變化會改變物種的分布和豐度,由于全球氣候變化,外來入侵物種的數量也會有所增加。”萬方浩解釋道。
再次,全球寵物貿易也會導致生物入侵。萬方浩介紹,目前,全球有7522種陸生和水生脊椎動物作為寵物交易,入侵物種占所有交易物種的12.6%,平均而言,貿易中入侵物種的頻率是全球物種庫的7.4倍。
此外,產業發展、飲食文化與生物入侵也有關系。比如引入的紅沼澤小龍蝦、太平洋牡蠣、美洲牛蛙,等等。
那未來生物入侵的全球趨勢會減緩嗎?“未來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飛速發展以及全球變化將帶來更多的生物入侵。”萬方浩表示,根據相關研究,目前全球生物入侵遠未達到飽和,只要有人類活動和國際貿易,就會有生物入侵,這已成為全球科學家不爭的共識,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面臨生物入侵的挑戰。
目前,我國已確認669種入侵物種,入侵著農業、林業、草原和濕地等生態環境,其中入侵植物有379種、入侵動物有184種、入侵微生物有106種。入侵物種的空間分布約42%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西南生物多樣性高的地區。
在入侵物種中,50%以上來源于美洲。據了解,這主要是由于我國與美洲有著較為相似的氣候環境,絕大多數來自美洲的物種傳入我國后,能很快適應國內的氣候條件,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定殖。
生物入侵是一個有序的生態學過程,我國已形成有效應對方案
外來入侵物種一直是我國關注的重難點問題,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曾推薦的如何實現農業重大入侵生物的前瞻性風險預警和即時控制,一度被列為2020年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名單。近年來,我國也在不斷地研究防控機制,筑牢生物入侵防控的高墻。
“生物入侵是一個有序的生態學過程,歷經個體傳入、種群定殖、潛伏時滯、群落擴散和系統暴發共多個環節,因此針對每個環節所采取的行動計劃也有所不同。”萬方浩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能夠有效應對生物入侵的中國方案,即4E行動。從早期的預防預警(E1, Early Warning & Prevention)和檢測監測(E2, Early Monitoring & Rapid Detection),到中期的撲滅攔截(E3, Early Eradication & Blocking),再到后期聯控減災(E4, Entire Mitigation),涉及多個環節。
其中,E1行動指預防預警,包括數據智能預測、定量風險預警、定殖區域評判和早期擴張預判四個環節。萬方浩介紹說,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1000余種數據庫與200余種風險評估。記錄了物種的數據信息、影像信息和圖片信息等內容,結合農產品國際貿易數據等信息進行數據智能預測,判斷外來入侵物種的分布概率,已完成了200種外來入侵物種的適生性分布區分析。
E2行動指檢測監測,包括分子識別檢測、圖像甄別診斷、遠程智能監控和區域追蹤檢測四個環節。目前我國已完成了700余種(含本地種)分子檢測與智能識別技術的研發。
E3行動即撲滅攔截,包括早期根除滅絕、廊道節點攔截、生態屏障阻隔和疫區源頭管控四個環節。目前我國已完成了對50余種入侵生物的滅除與攔截。
E4行動即聯控減災,包括傳統生物防治、生態替代修復、區域聯防聯控和跨境協同治理四個環節。
“此外,在4E行動基礎之上,我國還結合了基于組學的顛覆性防控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組建國際實驗室群,解決跨境傳播的入侵生物難題,即‘4E+行動’。”萬方浩補充道。
“雖然我國已形成生物入侵的解決方案,但實施過程中仍會出現各種問題,解決外來生物入侵問題任重而道遠。”萬方浩表示,期待各方能提高認知、強化責任、做到全民防范,筑起我國生物入侵防控的高墻。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