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黑龍江省公安機關通報,18人因發(fā)布涉及疫情網絡謠言,依法受到行政處罰。評論區(qū)一片叫好: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惡意編造、散布虛假信息,該罰!
當地通報的3起典型案例包括,有人私自偽造疫情源頭;有人將陰性核酸檢測結果“P圖”為陽性后,在朋友圈、微信群傳播;還有人編造當地牲畜被屠宰深埋的消息……這些涉事人員均被處以7天至10天不等的行政拘留,還有的處罰款500元。
“為了蹭熱度,獲取網絡流量”“為了能夠引起大家關注”……在案情通報中,這些字句格外刺眼。為求關注、求熱度而不惜造謠、造假,丟掉的是自己的形象與信譽,觸碰的是社會的底線和法律的紅線。
面對蹭熱度、博流量的涉疫謠言,政府有關部門要調查核實,必然要浪費不少公共資源,會分散抗疫精力,妨礙抗疫大局。
“疫情+謠言”并非新事,但每次出現都能引起恐慌,產生“狼來了”的震蕩效應。當前,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經達9.4億,是全球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加強網絡空間治理,規(guī)范約束網民行為,已經成為必修課、必答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已明確,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可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知法守法,是維持網絡環(huán)境清朗的第一步。在互聯網時代,接收消息和發(fā)布信息都變得尤為容易,社交媒體可以輕易放大一個聲音,涉及疫情的言論更是如此。正是因為網絡力量如此龐大,每個人才更應珍視網絡的價值。正是因為疫情信息如此關鍵,每個人才更應敬畏客觀真實的信息傳遞。
在堵住謠言的同時,也要注重澄清謬誤、解疑釋惑。去年底,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專門發(fā)布了“2020年度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謠榜”,涉及疫情發(fā)展情況、社會關切的民生問題、新冠肺炎防治方法等多個方面,旨在引導網民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受此啟發(fā),各級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網絡輿情監(jiān)控,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及時阻擊、協同查證、聯動辟謠。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疫情當前,別再添亂,別讓謠言成為抗疫路上的絆腳石、攔路虎。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