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攝于10月25日) (記者 楊艷玲 攝)
云龍縣地處橫斷山脈南段,位于印緬、西南山地和喜馬拉雅三大生物多樣性熱點交匯區域,保存有大量古老的生物群類,約占全省三分之一。坐擁深厚生態家底,云龍縣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西部漾永云綠色主導”現場辦公會精神,用人力守護好天賜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建設碩果累累。
生物多樣性保護加速前行
從多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尾海雕影像,到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影像,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業管護員李施文用相機見證了云龍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變化。
青山似錦,綠水如屏。云龍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0.74%,活立木蓄積達3046.12萬立方米,占全州三分之一;云龍縣記錄有陸生脊椎動物381種,約占全省的26.6%,特別是云龍縣境內的滇金絲猴是全國分布最南端的種群,同時又是僅存的兩塊西黑冠長臂猿滇西亞種重要棲息地之一,極具科研、科考價值。為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云龍縣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在全州率先設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并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調查、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行動、基礎提升、美麗河湖等“十大保護行動”并取得顯著成效,境內滇金絲猴數量從2007年的約70只增加到現在的180多只。
生物多樣性保護加碼推進
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研所副所長李云芳對自己的工作如數家珍:“我們抓實科研監測、強化生態品牌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野生動物數量一直穩步增長,保護區野生動物遇見率特別高。”
天然厚禮,欣然護之。云龍縣厚植生態優勢,深入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累計完成生態項目投資8834.8萬元,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管護496萬畝,聘用370名村級護林員和1700名生態護林員全面實行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全民義務植樹53萬株,全縣森林植被全面恢復增長;全面推行林長制,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調、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做到“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漕澗林場被評為“全國十佳林場”“全國綠化先進單位”;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選2021年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云龍天池螞蟻森林滇金絲猴棲息地修復和廊道建設項目”“云龍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復項目”2個案例成功入選“全球生物多樣性100+案例”,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中國方案”。
生物多樣性保護添金富民
“近幾年,從北京、上海等地來大浪壩考察的專家和游玩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巡護頻次也越來越高,村里也有了供專家和游客休閑消費的場所,隨著設施的不斷完善,村民‘靠山吃山’會更加明顯。”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管護員施壽康說。
近年來,云龍縣抓好國有林區周邊的暑場生態旅游示范社區、八子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示范社區和老貴老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示范社區建設,縣林草局、漕澗林場指導當地群眾發展羊肚菌、百合、白蕓豆種植,并實施能源替代項目,為當地群眾提供育苗、栽植等臨時務工崗位,累計發放勞務工資420多萬元。沿著“共同保護生態、共享綠色發展”這條“綠色跑道”,云龍縣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換來了山區群眾的富足安康,實現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記者 趙正琳 楊艷玲)
來源:大理日報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