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深圳與全國、全球一起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考”。
如何應對疫情?檢驗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作為一座實際管理人口超過兩千萬人的特大型城市,深圳在這次“大考”中表現出色。到2月中旬,深圳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沒有發生社區傳播和聚集性傳播,為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出了貢獻,也為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戰疫提供了有益借鑒。同時,深圳將科學防疫和有序復工“兩手抓”,為后續的經濟反彈打下了堅實基礎。
1
時刻警覺: 拉響廣東第一聲警報
▲市民在市人民醫院進行核酸檢測。 深圳商報記者 鐘華登 攝
1月8日下午,深圳市學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醫生李天昊接診時,一位60多歲的阿姨訴說自己從早晨開始就覺得肌肉酸痛、渾身乏力。通過詢問病史,李天昊了解到阿姨家里的親戚最近剛從武漢回來,也有類似癥狀,李天昊警覺起來。送走阿姨,他馬上填報了傳染病報告卡,并立即電話報告他所屬的市中醫院預防保健科,希望追蹤是否與武漢方面的不明原因肺炎有關……李天昊的這份職業敏感,為廣東省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發現提供了重要線索。
1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了廣東省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患者。
自2003年SARS疫情過后,深圳醫療衛生系統對不明原因肺炎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尤其是每年冬春流感高發季節,一直堅持“嚴防死守”的戒備心態。2005年起,深圳全市建立起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系統,社康中心是其中重要的監測哨點。李天昊的敏銳警覺,折射的是深圳醫療衛生系統“時刻準備著”的高度警惕。
2
反應迅速: 與疫情賽跑搶得先機
▲2月25日,深圳一高速路口檢疫點,大疆無人機對返深大巴乘客進行測溫。 深圳商報記者 鐘華登 攝
深圳為廣東省防控工作提前拉響警報,使全省率先進入疫情戒備狀態。此后,深圳迅速成立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由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任組長,深圳市市長陳如桂任常務副組長,推動形成全市防控疫情工作的強大合力。
第一時間,覆蓋深圳全市的三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開啟高效運轉模式。1月21日,市衛健委發布49家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名單,啟動集中隔離點。1月25日,深圳啟動了聯合檢疫點的設置,率先從南山、寶安、坪山等進入深圳的部分道路開始對入深車輛進行檢查。與此同時,人員密集場所關閉,大型活動被叫停。潛在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篩查工作也迅速啟動。
1月31日,深圳正式開工建設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工程應急院區。這座擁有千張床位的應急醫院僅用20天時間就建成,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再次刷新“深圳速度”。
3
多方聯動: 織就密不透風防控網
2月,來自多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的25名中外專家在中國開展了考察調研,走訪包括深圳在內的多座城市。在考察報告中,深圳被作為唯一城市案例進行了分析。報告指出,深圳的工作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完善的社區防控體系。
韓國首爾大學醫學院教授李鐘求是此次世衛組織考察團的一員。他認為,深圳“ACT”社區防控模式值得借鑒。他說:“‘ACT’是一種在社區源頭進行防控的模式。在疫情面臨較大挑戰的城市,是可以借鑒深圳‘ACT’模式的。”
海關關員、邊檢查驗員、警察、街道社區工作站人員、醫務工作者、網格員、志愿者……夙夜把守社區小區、公路入口、機場、車站、碼頭、口岸等重要關口卡點;依托現有基層治理體系和人員力量,對全市700余個社區、4800多個花園小區、1800多個城中村進行全覆蓋、無死角的人員排查和綜合防控,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涵蓋“五個100%”“十個一律”“四個重點”的19條社區小區硬核防控措施,被證明符合實際且行之有效。
4
科研助力: “深圳智慧”閃耀一線
疫情暴發后,深圳第一時間亮出了科技“利劍”,在新冠肺炎的病原學研究上取得積極進展。深圳率先在病患糞便中檢測出病毒陽性,提示糞口傳播可能性;南方科技大學牽頭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在國際上首次觀察到經滅活后的新冠病毒真實形貌,為識別新冠病毒的感染過程及臨床治療研究奠定超微生物學結構基礎。
同時,深圳的檢測診療水平持續提升。華大基因率先研制的快速檢測試劑盒,首批通過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并最早投入使用。華大智造兩款高通量樣本制備系統獲藥監局批準上市。
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深圳“智造”更是發揮著重要作用。“黃田田”義警機器人、“建國”警用巡邏機器人、“夸父”無人配送車、“太赫茲+紅外”一體化人體安檢測溫系統等黑科技紛紛亮相。
5
智慧城市: 科技加持令管理高效
在疫情防控時期,深圳人進出小區多了一個標準動作:掃碼。這是深圳利用科技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生動案例。
2月1日,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衛健委、市委政法委和市公安局等多部門共同開發的“深i您——自主申報平臺”緊急上線,深圳也因此成為全國首個憑“碼”出行的城市。2月16日,深圳市地鐵全線網全面啟用實名制乘車,實現對全體乘客的出行信息進行數字化管理。深圳交警建立的“進深車輛申報登記系統”借助無人機輔助掃碼登記,大大緩解入深卡口的擁堵情況;大疆科技借助無人機進行體溫測量和病毒消殺;云天勵飛利用人臉識別、AI測溫等AI技術,助力開展確診病例跟蹤、區域疫情監測等工作……
作為一座科技之城,深圳在疫情期間的城市管理善用科技武器,讓防控工作更加“穩、準、狠”。
6
產業力量: 轉產擴容鑄防疫厚盾
▲深航運送抗疫物資。 深圳商報記者 陳發清 攝
“國家需要什么,我們就造什么。”今年2月,在新能源領域打拼的比亞迪宣布將生產口罩和消毒液。依托公司創新的研發能力和強大的制造實力,完成了最快、最高效的援產,短短24天就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令呼吸機供不應求。1月26日,邁瑞光明區制造中心提前開工,緊急生產呼吸機、監護儀、除顫儀等抗疫急需設備。從1月底到5月中旬,邁瑞已經發貨超過20萬臺設備,其中發往海外的就超過十萬臺。
面對疫情之危,很多深圳企業都在積極研判經濟新變化、市場新需求、產業新機遇,迅速尋找發展之機。
7
兼濟天下: “深圳智慧”助全球戰疫
▲2月21日,深圳大鵬“火眼”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作業。 深圳商報記者 鐘華登 攝
此次全球抗疫中,如果說一線醫院是堡壘,那么深圳華大集團的“火眼”實驗室便是前哨。疫情在武漢暴發后,華大用5天時間建起了第一座“火眼”,用于大通量病毒檢測。此后,“火眼”實驗室在阿聯酋、文萊、瑞典等國先后落地,為提升當地病毒檢測能力提供幫助。華大還設計了可移動、可充氣、可運輸的氣膜版“火眼”。
作為深圳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定點救治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也向世界提供新冠肺炎救治的“深圳經驗”。3月26日,深圳和波蘭友城波茲南開展了一場跨越數千公里的視頻通話,這是疫情暴發后深圳首次通過視頻與國際友城分享抗疫經驗。市三院還先后推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的中英文版本,被認為是治療新冠的“實操寶典”。
8
復工復產: 經濟指標持續向好
一手抓科學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深圳沒有顧此失彼,實現了“兩手抓,兩手硬”。
早在2月,深圳就率先出臺了《深圳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惠企16條),提出五大方面共16條政策措施,為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創造條件、提供支持。經初步測算,“惠企16條”通過減免、補貼、緩繳等各種方式可為企業直接減負超600億元,其中財政直接拿出100多億元,用于支持復工復產的各類項目。隨著“惠企16條”各項政策落地見效,深圳市復工復產進入了快車道。
7月28日,深圳統計局發布上半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通報顯示,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深圳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經濟運行回升態勢明顯,GDP同比增長0.1%。
9
消費戰疫: 線上線下融合激活力
3月22日,羅湖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智勇在中國內地首家麥當勞就餐,帶頭出來堂食。其稱:“目前市民心里可能還對出來吃飯存在一定的擔憂。我帶個頭,鼓勵大家走出來,歡迎大家來羅湖消費。”隨著疫情防控趨于穩定,深圳率先打響了“消費戰疫”的第一炮。
消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消費旺了,才能激活經濟的一池春水。2月28日,深圳出臺《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多措并舉挖掘消費潛力。
3月28日,深圳舉辦2020線上購物節,這是抗疫期間全國首創的城市組團線上消費活動。首月270多家參與商家線上總銷售額111.44億元,線上頁面瀏覽量約4.29億人次。
截至4月,全市各區拿出超過4.8億元的真金白銀,刺激消費復蘇,提振消費信心。在網絡直播帶貨等新供給方式推動下,一大批中小企業越來越關注消費者需求和體驗,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效率隨之提升,供應鏈也隨之優化。
10
轉危為機: 抓住風口布局新基建
疫情盡管給經濟帶來重大影響,但也催生了不少新機遇新風口。疫情期間的需求開辟了新機器人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場景,如優必選科技、朗馳欣創的測溫機器人,中智科創、斯坦德的消殺機器人,普渡科技、優地科技的配送機器人,以及勇藝達的口罩人臉識別機器人等。
隨著疫情防控步入新階段,深圳提出將充分發揮深圳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大力培育發展新經濟、新業態,以5G、工業互聯網等為重點發力新基建。今年8月底前,深圳還將新鋪設約1.7萬個5G基站,總量將達到4.5萬個,將在全國率先實現5G基礎設施全覆蓋和獨立組網。同時,深圳將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支持龍頭企業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鼓勵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疫情既是一次大風浪,也是一塊試金石,試出了深圳快速反應、真抓實干的治理水平;試出了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經濟活力;也試出了主動作為、先行示范的城市精神。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