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札記??191
風花菜與野大豆
9.11.在大荔縣埝橋鎮阿河村洛河岸邊踏查野生動植物資源時,在8·13洪水退去后較為遼闊的平展龜裂的淤泥地上,遇見風花菜。不知從上游何處沖刷而來的種子已頑強地扎根展葉,訴說著任何自然災害過后,植物總在點綴綠化撫慰著受難的土地,讓耕種者不經意地就望見:希望是永恒的。
還遇見:
??桃樹二次開花。桃樹不耐水濕,一般高溫干旱、葉子提早凋落會導致二次開花。這株二次開花的桃樹卻是因為洪水淹沒、土壤肥力增加和退水后高溫引起。
??苦楝樹葉形成花葉。深秋苦楝葉會整片發黃,一樹金黃吟秋韻。也有因為缺鐵,在夏天會出現葉尖發黃。但看到的兩三棵苦楝樹是生發黃綠斑塊相間的花葉,是因洪水浸泡形成,還是葉色變異,得待到明年晚春初夏再考證。
??被洪水俺沒的玉米田地里,已有新植株長出。應該在一個月前,有的已穗粒成熟?,F在它們萌發長出葳蕤的禾苗,翠綠光鮮,在河岸邊搖曳生姿,宣言這里是它們的領地,因為水肥,明年定會有更好的收成。
??在河岸邊發現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大豆,還有沉默的檉柳和蘆葦,紛紛揚揚地將淺紫、粉色、藍紫色的花舒展在秋天的天空下,告訴我們:洛河沿岸的樹灌草增多得還不夠,生態保護與修復依然任重道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需要我們林業人不懈努力!
風花菜,
別名球果蔊hàn菜、銀條菜,十字花科蔊菜屬1-2年生草本。
莖單一,粗壯直立,高可達80cm,有分枝?;磕举|化,下部被白色長毛。莖下部葉具柄,上部葉無柄,葉片長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邊緣具不整齊疏齒,兩面被疏毛??偁罨ㄐ蚨鄶?,呈圓錐花序式排列,花小,黃色,萼片長卵形,花瓣倒卵形,具細梗。短角果近球形,熟時2裂。果瓣隆起,平滑無毛,果梗纖細。種子淡褐色,極細小,扁卵形。花期4-6月,果期6-9月。
北方分布于東北、北京、內蒙古和河北、甘肅、寧夏、陜西、河南、山西、山東等地。生長在海拔30-2500m的河岸、濕地、路旁、溝邊或草叢中,也生于干旱處。
幼苗人可食用。明朝朱橚編撰的《救荒本草》記載:“生田野中,苗高二尺余,味辛微苦。救饑采嫩苗葉煠(yè,燒)熟,換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p>
風花菜植株質地細嫩,類似薺菜的風味,具清熱利尿、解毒的功效,可進行人工馴化栽培,以食用幼苗及嫩株。食用時可用沸水焯后炒食或涼拌,亦可配其它葷素菜一起炒食。
種子含油31%,工業用,亦可食用。
全草入藥,性味苦辛,涼,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祛痰止咳,治黃疸,水腫,淋病,咽痛,癰腫,湯火傷。
野大豆,
別名落豆秧、烏豆,豆科大豆屬1年生纏繞草本。
莖細弱。復葉具3小葉,小葉片紙質,頂生小葉卵狀披針形或卵形。短總狀花序腋生,苞片披針形;花小,蝶形花,花柱短且向一側彎曲;花萼鐘狀,花冠淡紫色或白色。莢果狹長,圓形或鐮刀形?;ㄆ?-8月,果期8-9月。
野大豆在我國除新疆、青海和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50-2650m潮濕的田邊、園邊、溝旁、河岸、湖邊、沼澤、草甸、沿海和島嶼向陽的矮灌木叢或蘆葦叢中,稀見于沿河岸疏林下。
野大豆具有喜光耐濕、耐鹽堿,抗病、耐瘠薄等優良性狀。忌蔭蔽,不耐旱,多生濕潤處。根系發達,根瘤豐富?;ㄆ陂L,結莢量多,種子萌發快,落粒性強,具良好的天然更新能力。種子繁殖。
優良牧草。葉量大,莖葉柔軟,適口性好,各種家畜喜食。
生態適應性強,抗病、抗蟲、抗倒伏、抗鹽堿等,特別是抗病和固氮能力較栽培大豆強,蛋白質含量高,是改良大豆品種的重要基因源。
種子含油可食。全草藥用。甘,平,補氣血,利尿,平肝斂汗。莖葉中曾分離出一種對所有血型有凝集作用的植物紅朊(ruǎn,蛋白質舊稱)凝集素。種子甘、涼、補肝腎,袪(qū,消除)風解毒。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