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昆明12月25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 趙貝貝)漫步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園,時常能看到松鼠在枝頭跳躍,鳥島上,游人與水鳥近距離互動,小朋友們可以觀察各種動植物的形態特征……越來越多的生物居住在這座城市,成為人類的“新鄰居”。
天藍、地綠、水清,昆明作為遠近聞名的宜居春城,也為豐富的物種打造了良好的生存土壤。2022年,昆明得以入選“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人與動植物又該如何和諧共處?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維薇認為,城市應為市民提供一個接觸自然的空間,與花草樹木、鳥蟲魚蛙相伴,體驗生物多樣性的美好。
翠湖公園(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打造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綠心”
“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昆明翠湖公園是云南第一大高原湖泊滇池的一個港灣,同時也是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綠心”。從2019年開始,李維薇和同事們與翠湖公園合作,試圖在這一城市公園中打造一個適宜動植物生存的“桃花源”。
“生活中,管理維護得當的公園、濕地都能成為我們邂逅生物‘鄰居’的地方。”李維薇說,隨著近年來昆明市生態環境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動物開始造訪城市,成為了城市居民的“新鄰居”。但部分市民的不適當放生行為,卻讓部分公園和濕地的生態系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讓土生土長的昆明人李維薇感到心痛。“城市里的生物多樣性,原本就是我的專業,我希望能在我的家鄉為這些生物造一個適宜的新家。”李維薇說。
她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翠湖公園的大力支持。在此之前,作為昆明最出名的免費城市公園,翠湖公園一度面臨著生態系統脆弱、棲息地破碎化、外來生物入侵的風險。李維薇與同事們通過AI智慧監測識別系統、環境DNA技術、生物多樣性湯等新技術在翠湖開展鳥類、水生生物、昆蟲及外來入侵物種等城市生物多樣性類群綜合性調查,最終決定采用近年來在解決生態和社會問題領域日益主流化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改善水體及生態系統環境。
翠湖云夢漣(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這個方式是通過改善生態系統,為野生動物打造更為適宜的生存環境。以翠湖新誕生的“鳥島”“云夢漣”為例,這個生物多樣性智慧化監測試點,相當于一個小型生態系統——島上種植的鳶尾四季常青,細細的葉條能讓鳥類歇腳;由沉水植物、挺水植物、藻類構成的“水下森林”成為魚類吃住玩樂的居所,還搭建了空心磚和特殊材料組成的“婚房”,供它們繁衍生息。“一部分魚會成為島上鳥類的食物,但對于這些魚類來說,繁衍的數量是更加巨大的,這樣完整組成了城市濕地生態系統的食物鏈。”李維薇說。
打造自然“家”讓“鄰居”留下來
近年來,李維薇在昆明發起“城市合伙人計劃”,引導公眾在體驗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實現城市與生物之間的動態平衡。
“生態文明合伙人”是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作為核心,聯合云南省內外十多家科研、高校、機構等跨學科、跨領域團隊,通過合伙人的方式支持并助力公園個性化景觀的提升,共同探索城市里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最大可能性。
讓李維薇驚喜的是,在多方的助力下,成果來得比她想象得要快——“云夢漣”上白鷺、蒼鷺、夜鷺、池鷺等“昆明原住民”長出了繁殖羽,古詩詞中與落霞齊飛的“孤鶩”也出現在了翠湖公園,如今它已經成了翠湖公園的原生居民——黑水雞。
“在翠湖公園中棲居的野生動物們,適應了城市里的燈光、汽笛聲等,成了名副其實的‘城市居民’。”李維薇說。在她看來,動物也分“社牛”和“社恐”。一些“社牛”的鳥類、小型哺乳動物、兩棲爬行動物等,在野生動物保護法律規范推行和公民素質提升后,可以更好地適應城市生活。
昆明市民與紅嘴鷗互動(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如今,翠湖正在逐步成為昆明城市本土生物多樣性的中心,成為了昆明市探索城市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樣板間”。據翠湖公園園長郭宏偉介紹,當前,以科普資源為內涵、旅游為載體,融旅游觀賞、科普教育、娛樂休閑及參與性于一體的翠湖公園科普教育旅游產業化體系正初步形成。翠湖生態文明展廳也對外開放,同時掛牌五華區科普教育基地……這一系列措施都標志著昆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正在轉變,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探索人與動植物在城市中和諧生存的方式。
攝影愛好者拍攝翠湖鳥類(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李維薇認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僅限于公園,還可以滲透到城市的建筑與規劃中。建筑師可設計適宜鳥類棲息的建筑,園林規劃師則可在綠化設計中增加昆蟲野花帶、小斜坡等,為“鄰居”們提供更友好的棲息環境。
“城市不僅是人類的家園,也應為生物多樣性提供棲息地。”她說,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昆明將進一步展現“春城”的生態魅力,為全球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樹立典范。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