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陜西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團隊在秦嶺山區發現并確定了1個藥用大型真菌新物種——秦嶺隱孔菌,系全球范圍內新發現的隱孔菌屬第三個物種。
本次發現由團隊解修超教授、王勇博士、宋玉博士經過將近兩年的探尋,先后獲得4份標本,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形態學和多基因分子系統學研究,最終確認其為新物種,并正式命名為秦嶺隱孔菌。相關研究論文已于2024年11月21日在SCI收錄期刊——《Phytotaxa》上發表。
隱孔菌是一類珍稀藥用大型真菌,具有抗炎、抗病毒以及治療氣管炎、哮喘等疾病功效,其藥用價值已被列入藥典《新華本草綱要》。該類群真菌的主要形態特征為子實體扁球形,木栓質,菌蓋邊緣鈍圓,無柄或偶爾有柄,孢子成熟后于近基部形成一個弓形孔口,使子實體形如空囊。
此前,已有學者發現了該屬其它兩個物種,分別為首次報道于國內的中華隱孔菌和北美的遮孔隱孔菌。自2020年開始,陜西理工大學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團隊啟動了秦巴地區野生真菌資源的系統調查。解修超介紹,在2023年3月30日,在團隊例行科考過程中,在陜西省漢中市洋縣朱鹮保護區的馬尾松樹干上,發現了一種新穎的大型真菌,經團隊研究人員系統鑒定,確定為新的物種并命名為秦嶺隱孔菌。
秦嶺隱孔菌的發現,是陜西理工大學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團隊的重要發現之一。該發現再次有力證明了秦巴山區豐富的藥用真菌資源及其巨大的開發應用潛力,凸顯了秦嶺地區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地位。
近年來陜西理工大學進一步加強“秦巴山區—漢水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工作,凝練學科方向,組建科研團隊,搭建創新平臺,圍繞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與瀕危物種保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人地關系演變與生態保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等方面,有組織開展前瞻性、基礎性、應用性研究及跨學科綜合研究與社會服務。
學校組建的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團隊,依托“陜西理工大學秦巴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陜西省四主體一聯合食藥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資源生物重點實驗室”“陜南秦巴山區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深入秦巴山區腹地開展生物資源調查和開發利用研究,多項科研成果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出力量。
(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秦峰|朱敏 王勇)
來源:中國日報網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