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江西鷹潭陽際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層林盡染,鳥鳴聲聲,在晨霧的籠罩下,如夢似幻,勾畫出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經過多年來的保護與發展,位于貴溪境內的陽際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整個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生物多樣性也得到了提高,新物種不斷出現。2023年12月7日,陽際峰保護區管理局與上海辰山植物園科考團隊聯合在國際權威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正式對外刊發了一個新物種——短芒復葉耳蕨,這是近兩年來在陽際峰保護區內發現的第五個全球植物新物種,也是第二個蕨類新種,其他四個新種分別為:丹霞通泉草、陽際峰馬鈴苣苔、東南卷柏(蕨類)、陽際峰景天。
1.丹霞通泉草;2.陽際峰馬鈴苣苔;3.東南卷柏;4.陽際峰景天
陽際峰保護區是一個物種寶庫。該保護區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大黃花蝦脊蘭、南方紅豆杉2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伯樂樹、金線蘭、閩浙馬尾杉等49種,已查明有高等植物261科997屬2385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鳥中大熊貓”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中華秋沙鴨等十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鴛鴦、黑熊、藏酋猴、巨叉深山鍬甲等51種,目前已查明有脊椎動物有35目96科371種,無脊椎動物有1569種。
陽際峰保護區已初步建立了管理局—管理站—檢查站三級保護管理構架。王志陽是黃沙保護管理站站長,他經常巡山,并將藏在樹叢間的紅外攝像儀收回。最讓王志陽期待的身影是一群生活在保護區的“原住民”。從開始布設相機以來,黑熊、藏酋猴、白鷴、中華鬣羚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就多次闖入鏡頭。群山深處,它們或自由覓食、飲水,或從容散步、嬉戲,全然不知已被鏡頭捕捉下來。
陽際峰保護區成立于1998年,2004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于南武夷與北武夷的交會處,是連接武夷山各部的重要生態廊橋,在植被地帶中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保護區總面積10946公頃。保護區內峰嶺相間,溝谷縱橫,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植被保存完整,森林覆蓋率達99.7%,山澗河流水質達地面水一類標準,為各種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優越的生存環境。
作者:徐麟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