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浙江多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新物種,包括杭州富陽的天鐘山泡頭菌、紹興越城的單月苔、衢州江山的須女景天等,全省生物多樣性的“家底”更添幾分殷實。頻頻傳來的喜訊背后,足見浙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成效。
今天是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為“Be part of the Plan”,即“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旨在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
不禁要問,生物多樣性與我們到底有什么關系?我們又該如何保護好生物多樣性?
天鐘山泡頭菌,攝于富陽區天鐘山風景區 圖源:“杭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一
幾年前,曾有企業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年輕人提到生物多樣性時,第一反應主要是“物種”“動植物”“保護環境”等。其實,這些理解是相對片面的。
早在30多年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就將生物多樣性定義為各種生物之間的變異性或多樣性,包括陸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組成部分間復雜的生態過程。
換句話說,生物多樣性廣泛存在于大家身邊。往具體了說,我們出門玩一趟,目之所及的花草樹木、鳥飛魚潛,都是生物多樣性的體現。往抽象了說,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說的是遺傳,“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講的是變異,也是生物多樣性的體現。
事實上,生物多樣性不僅關乎自然界,更事關人類生活與發展質量。
關乎經濟發展。有這樣一種說法,一個基因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一個物種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并不夸張,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新自然經濟報告》顯示,全球經濟中有44萬億美元適度或高度依賴自然生態系統,這相當于全球GDP的一半以上。可以說,看似不直接創造財富的生物多樣性,穩穩托起了人類經濟發展的堅實底盤。
關乎人類生計。豐富的生物資源、和諧的生態系統就像一副多米諾骨牌,人類也是其中一環。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人類都將迎來“生存危機”。據統計,全球有超30億人的生計依賴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樣性,超16億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產品謀生。當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將有無數個家庭“風雨飄搖”。
關乎精神福祉。除了衣食住行,生物多樣性同樣密切影響著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比如,香樟、楊樹、梧桐等行道樹,不僅減少了噪音污染,也美化了環境、凈化了空氣。此外,優美的生態環境、美好的自然體驗還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情緒價值,像分布在城市“鋼筋水泥”中的綠色空間,就能讓人們在“復得返自然”中獲得精神慰藉,以自然之美治愈人心。
湖州靈糧生物多樣性體驗地 圖源:“湖州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
二
生物多樣性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與此同時,人類社會的一些不合理行為卻在破壞著生物多樣性,讓人與自然的“天平”失去平衡。
比如,生態環境的污染。早幾年,有研究稱,物種滅絕的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回望歷史,在漫長的“拿生態換錢”時代,資源過度開發帶來的是水資源、土地資源的流失;資源粗放利用導致的是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于是,河水變黑了、空氣渾濁了、大山被炸平了……地球在“求救”,自然在“哀號”。
比如,物種棲息地的破壞。人類社會快速發展,建立在物理空間大幅擴張的基礎之上,在農業開墾、城市化進程中,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空間被擠占。據權威報告顯示,人類活動已經“嚴重改變”75%的陸地環境和66%的海洋環境。森林砍伐、濕地填埋、土地轉用等導致的棲息地破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物種的存活能力和繁殖成功率。
比如,野生動物的捕獲。有人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然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不少人受經濟利益驅使將“魔爪”伸向了野生動物,愛好“吃野味”的食客將一些珍稀動物變作了“盤中餐”,熱衷于象牙制品的鑒賞家讓大象變成了被圍獵的對象……野生動物在陷阱與獵槍之下,四散奔逃。
寧波海洋研究院中,學生們在海洋專家的帶領下探究水母的成長歷程,了解它們特殊的繁殖方式 圖源:“都市快報”微信公眾號
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保護生物多樣性,其實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當我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保護生物多樣性,自然界會帶來更多慷慨的饋贈。那么,我們到底能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做些什么?
其一,敬畏之心要立起來。古人云:“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實際上,每一種生物及其形態,都是順應自然發展的結果:河豚看似賣萌的膨脹技能用來抵御外來威脅;變色龍靠改變皮膚顏色來適應外界環境……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奧妙無窮,自有其運行規律。保護生物多樣性,既要尊重自然,更要順應自然。地球不只是人類的地球,更是萬物的地球,以“平視”而非“俯視”的姿態善待自然,敬畏自然的運行規律,認同其他生命的存在價值,才能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
比如,湖州、紹興、麗水等地現存的“桑基魚塘”“古香榧群”“稻魚共生”等生態系統;衢州搭建的便于物種遷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態廊道,都是“萬物和諧”的典型案例。
其二,身邊小事要做起來。生物多樣性保護靠機構、靠組織、靠環保人士,終究是“小部分”,而每個人如果能從身邊小事做起,便能調動起“大多數”的力量。日常生活中,盡可能選擇低碳出行方式、降低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物品使用頻率;不食用、不投喂野生動物,不隨意遺棄家養寵物,等等。保護生物多樣性雖是千秋大計,但實踐應從點滴小事、普通個體開始,每一份看似微小的行動,乘以幾十億,就能成為維護地球家園的一大步。
其三,保護利用體系要建起來。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需要擯棄“重發展,輕保護”的短視思維,既在保護中利用,又在利用中保護,加快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體系,推動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共進、互惠共贏。比如,浙江在全國創新啟動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目前已建成杭州植物園、寧波海洋生物多樣性體驗地等28個省級體驗地。如今這些地方已成為人們增長知識、科普研學的好去處,有的甚至成為“網紅打卡點”,讓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產值”。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偉大事業。“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這不僅是呼吁,更應是行動共識。當我們真正讓行動成為習慣、讓保護成為常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星星之火”,便能形成守護地球美麗家園的“燎原之勢”。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