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于當地時間12月7日在《公約》秘書處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不變,標識不變,中國將繼續作為主席國,領導大會實質性和政治性事務。
為充分調動基層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性,2022年,生態環境部首次開展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征集遴選活動,篩選出一批具有全國示范價值的優秀案例。我們特開設“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欄目,展示好的經驗做法,供各地交流借鑒。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廣西百色市東黑冠長臂猿中越跨境聯合保護~
廣西邦亮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西百色市靖西市境內,總面積6530公頃。整個自然保護區與越南北部重慶縣長臂猿保護區相毗鄰。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東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性極度瀕危(CR)級物種。全球東黑冠長臂猿僅分布于中越邊境線上的兩個保護區內,且種群數量極為稀少,約22群134只左右,其中中國境內為5群33只。此外,保護區內還蘊藏有大量的、珍貴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
多年來,中越雙方攜手合作,共同為保護世界極度瀕危珍稀物種東黑冠長臂猿作出不懈努力。雙方對社區開展宣傳教育共17000多次,共同簽定合作《備忘錄》,開展長臂猿聯合調查4次,棲息地恢復共3100多畝,線上線下保護交流會達18次,開展聯合巡護執法共14次,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中越東黑冠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出版了《東黑冠長臂猿棲息地恢復技術手冊》。
中越跨境合作10年間,森林火災得以有效控制,從未出現東黑冠長臂猿被盜獵行為,基本上杜絕了兩國邊民越境砍伐、盜采盜獵、燒炭等違法行為的發生,曾經一度猖獗的野生動植物產品走私貿易活動基本上得到遏制,雙方保護區的森林資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森林質量逐年提高。東黑冠長臂猿從發現之初的18群110只到目前增長到22群134只,實現了從瀕臨滅絕到如今種群數量穩定增長的目標。
攜帶幼崽的東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
中越跨境合作保護東黑冠長臂猿是兩國政府在對“同住地球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廣泛共識的指引下,在加強中國與東盟合作之大背景下攜手開展的一項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中越跨境合作保護東黑冠長臂猿深入踐行“昆明宣言”中提出的“各國政府繼續合作推動將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納入或‘主流化’到決策之中”的要求,是加強生物多樣性跨部門協調機制的一個現實版本,彰顯了中國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的大國擔當,為世界各國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跨境合作提供了范例。
成雙成對的東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
供稿 |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
編輯 | 秦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