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過后
空氣清新、云霧繚繞
一只只可愛的小精靈
在枝葉繁茂的大樹上
搭建自己的愛巢
在光影斑駁的林間呢喃私語
基本介紹
藍冠噪鵑(學名: Garrulax courtoisi)是體型較小的畫眉科鳥類,頂冠藍灰色,特征為具黑色的眼罩和鮮黃色的喉。上體褐色,尾端黑色而具白色邊緣,腹部及尾下覆羽皮黃色而漸變成白色。活動于常綠樹林和濃密灌叢,于地面雜物中取食,喜食昆蟲,也吃些蚯蚓、野生草莓、野杉樹樹籽等,是分布于中國江西省婺源縣自然保護區的獨立群體。
發現之路
藍冠噪鹛最早是由法國傳教士A. Riviere 于1919年在江西婺源采集到標本,但此后再無發現,幾乎沉寂了70多年,這段時間婺源是否還有藍冠噪鹛生存無人知曉。直到1992年,國外鳥類保護協會一位會員在香港鳥市意外發現了1只藍冠噪鹛,它混在來自中國大陸的出口畫眉中。
根據資料推測那只藍冠噪鹛有可能來自江西婺源,于是原國家林業局開始組織專家在婺源尋找該鳥。直到2000年,鄭磐基先生在婺源重新發現了藍冠噪鹛,這一羽色靚麗、叫聲婉轉的雀形目鳥類才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逐漸為人所知。
種群現狀
如今藍冠噪鹛野外種群主要分布在江西婺源及其周邊,繁殖季節分散為多個繁殖小群,數量幾只到幾十只不等,近年來比較穩定的繁殖小群大約有5個,有些繁殖點已經消失或轉移,種群總數約有300余只。藍冠噪鹛種群在婺源的生存首先得益于當地居民自古以來一直維系的傳統田園文化與習俗,村落中保存完好的“水口林”、歷經百年仍然健康生長的古樹或古樹群,是藍冠噪鹛適宜的棲所。
此外,婺源縣林業局自2000年后開展的自然保護小區體系建設為藍冠噪鹛的棲息地保護帶來了積極影響,保護宣傳也提高了村民的愛鳥護鳥意識,這些保護行動促進了藍冠種群的恢復性增長。
物種保護
盡管20年來藍冠噪鹛種群數量呈增長趨勢,該物種仍處于極小種群狀態,仍然沒有擺脫滅絕風險。
藍冠噪鹛婺源族群的未來是否能夠應對新的威脅和更大的挑戰,需要當地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上有更多的思考和權衡。傳統以建立自然保護區為主的就地保護方式并不適用于這一棲息地面積小、且分布在人居環境中的物種,因此需要探索更為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來保護該物種及其棲息地。建立人鳥和諧的發展模式或許是保證該物種能長期生存的關鍵,而這一物種的成功保護對于其他珍稀瀕危鳥類的保護會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借鑒意義。
藍冠噪鵲
既美麗,又活潑
“滴鉤滴鉤”的叫聲清脆悅耳
是婺源的精靈
也是婺源的歌手
配得上“優秀”這個名分
END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