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發現”啦~
這是廣東首次發現,
刷新了物種分布記錄!
就在肇慶這里!
這個“新發現”到底是什么?
長什么樣?
一起來看看↓↓
新發現了……
日前,
肇慶懷集大稠頂省級自然保護區
科學考察工作再次取得重要發現
——新發現西南齒唇蘭
(Odontochilus elwesii)。
這是廣東省首次分布記錄!
西南齒唇蘭是蘭科、齒唇蘭屬的地生蘭花。莖近直立,具6-7枚葉,葉片呈卵形,背面淡紅色;花大,長約4厘米,具2~4朵較疏生的花,花瓣和唇瓣為白色。
資料顯示,
西南齒唇蘭在我國主要分布于
臺灣、福建、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
未曾記錄有廣東分布。
TA是怎樣被發現的?
據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
他們在整理2021年的科學考察成果時
發現了西南齒唇蘭,
拍攝地點位于保護區內五公佛附近的
陰濕生境中。
由于此前未見廣東分布,工作人員咨詢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最終證實其為西南齒唇蘭。后又多次查閱文獻與出版物,再次確定此前未有廣東記錄,故可認為這是廣東省分布新記錄。
大稠頂保護區
此次發現西南齒唇蘭的分布,
填補了其在我國廣西與福建之間的
分布地域空缺,
使之自云南至臺灣形成連續分布區。
這一重要發現,
為齒唇蘭屬植物的分布及生境研究
提供了新資料。
新發現了……
除了新發現西南齒唇蘭,
近日,廣寧縣發現兩個竹類新種
綏江青竹和小麻竹↓↓↓
綏江青竹
走進廣寧縣坑口鎮大良塘村,鄉道兩旁長滿茂密的竹子,其中一叢竹子略顯“特別”,生長期相近的竹子,左邊呈現墨綠色并竹稈附有“白粉”,右邊則格外翠綠,這樣的現象村民不以為意,卻曾經引起了竹子分類專家夏念和教授的注意。
▲左邊呈現墨綠色并竹稈附有“白粉”,右邊則格外翠綠
TA是怎樣被發現的?
2017年7月,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的竹子專家夏念和教授及其團隊前往廣寧縣坑口鎮大良塘村開展竹類植物調查的時候,倪靜波工程師與廣寧縣林業局巫廣民共同發現了大良塘村一叢“特別”竹子,初步判定兩種竹子雜生,左邊是普通常見的青皮竹,右邊的竹子則是一種未曾記錄過的竹種。
▲綏江青竹的叢態圖
該新種竹子分枝常自稈
第八節至第九節開始,
稈基部的分枝不特化為刺,
籜片基部寬占籜鞘頂寬的3/5~4/5,
籜耳明顯皺褶大且不對稱,
顯系簕竹屬(Bambusa)的成員。
▲綏江青竹
▲綏江青竹的分類圖
經對比研究確定,
該種實為一個未被描述過的新種,
常分布在綏江河岸及其支流古水河兩岸。
該竹種于2021年9月在專注于竹類研究的期刊——《竹子學報》上正式發表,并將其合法命名為綏江青竹(Bambusasuijiangensis J.B.Ni et al.)。
小麻竹
今年8月,
巫廣民與夏念和教授及其團隊
來到廣寧縣坑口鎮鄧坑村
開展竹類植物調查,
對當地叫“綠麻竹”或“小白殼麻竹”的竹子
進行鑒定。
▲小麻竹
▲工作人員開展調查
TA是怎樣被發現的?
經過仔細的標本檢查之后,研究團隊發現該種與麻竹不同,其稈籜鞘背面中下部密被棕色小刺毛,近邊緣處常具數條黃白色縱條紋,籜舌先端下凹,末級枝具7–16枚葉片,具葉耳和鞘口繸毛等,確為新種“小麻竹”。
▲小麻竹
據本地村民伍伯說道,
這種竹子的筍產量較多,
口感跟麻竹相似。
除了食用也可以用于編制竹器等。
▲青皮竹林
這次西南齒唇蘭
“綏江青竹”與“小麻竹”
三個新種的發現,
豐富了肇慶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
保護生物多樣性
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關注和努力,
一起來好好愛護身邊的環境吧!
◆ 資料來源:肇慶西江網 廣寧發布
◆ 編輯:鄒泳琪
◆ 二審:易奇志 郭杏連
◆ 終審:劉伯明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