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青海湖生態保護科研合作交流推進會工作部署要求,強化“生態保護,科研先行”理念,我局積極推動“三站”(中國科學院青海湖綜合觀測研究站、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野外臺站、青海湖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運行管理和科研合作,完善站點選址、設施配備、項目運行和觀測研究等保障機制,為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公園創建、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區建設、青海湖國家公園生態文明實踐教育雙基地建設等一系列重點工作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中國科學院青海湖綜合觀測研究站成立于2023年6月,共建單位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景區環境利用管理局,主要以青海湖水體為核心的復合生態系統和氣候變化為研究對象。目前,已對二郎劍湖溫廓線觀測系統進行了布設并準備升級為通量觀測場,同步開展相對應的高寒草地下墊面觀測站點的選址及研究站基建土地購置事宜。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野外臺站成立于2021年7月,共建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主要以青海湖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為研究對象。野外臺站現有管理局配備的3間常規水化學和生物樣品前處理、分析實驗室以及7套辦公住宿用房,滿足了研究人員在青海湖的工作生活所需。日前,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移交一批包括高壓滅菌鍋、恒溫培養箱、濕地土壤水分監測系統、種子水分測定儀、顯微鏡、解剖鏡、干燥機、分析天平、離心機、漩渦震蕩儀、電泳系統、臺式離心機、土壤溫度傳感器等共計72件實驗設備,進一步提升了青海湖野外臺站的科研監測和實驗測試加工能力。
青海湖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于2020年11月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準成立,共建單位為青海師范大學、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主要聚焦濕地生態系統發展前沿和熱點科學問題,以原位觀測、研究、示范、共享為功能定位,開展高原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生態健康評估和高寒濕地資源數據監測研究。研究站現有管理局配備的6間前處理實驗室、水氫氧同位素實驗室、大氣同位素實驗室、大氣觀測實驗室、資料室和倉庫以及8套辦公住宿用房,滿足了科研人員在青海湖的工作生活所需。目前,生態站正在進行的“青海湖入湖河流原位凈化及河口濕地生態系統治理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將為青海湖河流污染物消減以及河口濕地生態治理提供支撐技術和典型示范;“水位上升下青海湖湖濱帶生態系統變化及其對碳循環影響研究項目”將為湖濱帶景觀格局變化和湖濱帶生態環境本底調查以及影響作用機制提供可持續發展方案;正在申請的“青海湖流域沼澤濕地保護修復與碳匯能力提升技術推廣示范項目”將對不同類型的土壤碳進行監測,實現青海湖濕地保護以及碳匯能力提升。同時,生態站完成了國家林草局科技司2024年數據匯交任務,數據量為基本數據34類,自選數據24類、行政管理數據18類,實物數據14類,各類別數據均按要求100%匯交。
今后,我們將攜手“三站”以未來青海湖國家公園“一院三中心”平臺建設為契機,廣泛吸納更多的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融入青海湖國家公園科研合作隊伍中來,合力打造青海湖科學研究平臺、建立青海湖科學研究合作機制、做好科研成果應用轉化,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讓優秀科研成果成為青海湖高效優質發展的“方向標” ,不斷推進青海湖生態保護高水平發展,將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湖的殷殷囑托變為青海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現實,讓青海湖這顆大美青海“皇冠上的藍寶石”更加璀璨亮麗。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