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吉喜
——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首席科學家
生物多樣性喪失已成為全球三大環境危機之一,威脅人類福祉和自然可持續發展。《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五版指出,生物多樣性喪失仍在繼續。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達成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確定了“30×30”高雄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即“到2030年保護至少30%的全球陸地和海洋面積”,為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
實現這一目標是全球各國的共同愿望,但這一愿景的實現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挑戰。目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模式主要依賴自然保護區和OECMs,但各國自然保護地面積大多在15%-20%,OECMs增加的面積也很有限,約為2%。依據世界保護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全球陸地和內陸水域保護地的面積覆蓋率為17.6%,海洋保護地為8.44%,距《昆蒙框架》“30×30”目標仍有很大差距。創新生態保護模式是實現《昆蒙框架》“30×30”目標的必然選擇。
為此,經過國合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昆蒙框架》落實”專題政策研究課題組的中外專家聯合調研研究,形成政策建議如下。
建議1:盡快在全球建立多樣化生態保護模式,推動“30×30”目標實現
《昆蒙框架》“30×30”目標的實現仍面臨巨大挑戰,亟需探索建立新的有效的生態保護模式。建議在擴大自然保護區面積的同時,提升已有保護地的保護質量,強化關鍵生態系統和物種的有效保護。創新OECMs機制,將分散的重要濕地、林地納入保護網絡,作為自然保護區的踏腳石,提高“30×30”目標整體保護成效。探索并推廣多功能區域生態保護模式,各國加速制定國家“30×30”目標實現方案,共同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建議2:中國提出的生態保護紅線模式是實現“30×30”目標的有效路徑,建議在全球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廣泛推廣
中國首創生態保護紅線概念,并已經證實是行之有效的生態保護模式。從保護面積來看,中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達31.7%,達到了《昆蒙框架》“30×30”目標中“保護30%陸地”的要求。從保護對象和保護成效來看,生態保護紅線既涵蓋了物種棲息地保護,又保障了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脆弱區,實現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服務功能的協同保護,是先進生態理念的具體實踐體現。同時,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了對動植物與人類的共同保護,更好地保護了人類生態福祉。總體來看,生態保護紅線模式與《昆蒙框架》中以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以及重要生態功能保護作為重要衡量指標的目標高度契合,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建議盡快在全球推廣生態保護紅線模式,開發生態保護紅線全球劃定工具包,并率先選取2-3個有意愿的國家試點實施。
建議3:建立以遙感監測為核心的《昆蒙框架》執行進展評估指標體系
目前《昆蒙框架》執行進展評估仍以國家自主評估為主,缺乏全球統一的、快速評估的指標體系與數據產品。衛星遙感能夠大尺度快速監測全球棲息地面積、質量以及人類干擾強度等生物多樣性關鍵指標,有助于在全球尺度以統一標準評估《昆蒙框架》執行進展。因此,建議建立以遙感監測為核心的《昆蒙框架》執行進展評估指標體系,助力實現全球尺度《昆蒙框架》執行進展快速評估,同時應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監測能力的支持,提高各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的評估能力。
建議4:充分認識資源調動對實現《昆蒙框架》目標的重要性,完善人才資金機制
建立全球生態保護紅線推廣和生態保護模式創新專家委員會,為發展中國家實現“30×30”目標提供技術支撐。充分銜接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和氣候融資機制,積極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協同使用。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