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調動基層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性,2022年,生態環境部首次開展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征集遴選活動,篩選出一批具有全國示范價值的優秀案例。我們特開設“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欄目,展示好的經驗做法,供各地交流借鑒。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貴州刺梨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刺梨是我國特有的藥食同源植物,在貴州分布廣泛,品種繁多。刺梨果實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酚酸、類黃酮等,其中每100克鮮果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2500毫克以上,是一般水果的數百倍,酚酸及類黃酮的含量也超過1600毫克,具有重要的營養及保健利用價值。
刺梨
貴州民間利用刺梨的歷史悠久,早在400多年前,就已將野生刺梨果實用于釀酒。20世紀40年代,我國生化營養學家發現刺梨果實的維生素C極其豐富,建議將刺梨作為新型營養源利用。到80年代,貴州開始進行野生刺梨資源開發保護,并推進人工種植。
村民采摘刺梨
目前,刺梨產業已成為貴州省十二大特色產業之一,刺梨保護和持續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在刺梨保護與開發中,建立了1個國家級、2個省級刺梨種質資源圃,收集保存刺梨特異種質230余份;同時將刺梨作為治理石漠化的重要手段開展規模化種植。在實現野生刺梨人工馴化栽培的基礎上,貴州育成了多個刺梨新品種,如“貴農1號”“貴農2號”“貴農5號”“貴農7號”,建立了刺梨資源培育和產品加工的技術體系。
截至2021年底,貴州刺梨種植規模已經達到15萬公頃以上,刺梨產品已發展成為特色營養食品、保健品和醫藥制品等,刺梨產業的年綜合產值超過100億元;農民每年種植刺梨的總收入超過20億元,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貴州將刺梨作為石漠化地區植被恢復的主要樹種進行規模化種植,既保證了刺梨產品的工業化加工對優質原料鮮果的需求,又保護了刺梨的生物多樣性免遭破壞,同時也加快了喀斯特山區的植被恢復和生態重建,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并行,讓小刺梨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大產業,為我國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貢獻了貴州方案。
供稿 |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
編輯 | 秦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