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最近,福建省政府公布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生物資源本底調查的階段性成果,首次披露了4個新物種;加上體制試點期間的發現,武夷山國家公園近年來累計發現的新物種已有11個。
武夷山鷹嘴巖(圖片來源:武夷山國家公園官網)
這些新物種都是如何被發現的?處境是否瀕危?武夷山還有哪些生物資源?
發現新種:需要運氣,也需要能力
每一個新物種的發現,背后都是一段故事。
2020年8月底的一個深夜,研究員吳延慶在武夷山星村鎮麻粟自然村附近調查兩棲爬行動物時,發現了一條福建竹葉青蛇正在捕食林蛙。吳延慶當時就發現,這只林蛙的形態和其他林蛙存在差異,將其帶回實驗室進行DNA分析比對后,他終于確定這是一個新種,并命名為“武夷林蛙”。
武夷林蛙(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多形油囊蘑的發現也充滿偶然性。這是一種大型真菌,由江西農業大學的顏俊清副教授命名。2018年,顏俊清曾在江西九連山采集到這種蘑菇,并將標本帶回實驗室研究,確定這是一個新物種。但當時采集的標本只是一個不太完整的子實體,不符合發表新種的要求。2020年,顏俊清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桐木村又發現了這個物種,并采集到了多個子實體,終于在2021年4月發表了關于這個新物種的論文。
不過,發現新物種的過程,并不僅僅靠運氣。研究人員必須有極強的記憶力,才能在野外分辨出哪些是已知物種、哪些可能是新種。除此之外,鑒定一個物種是否為新物種,還需要進行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多方面的鑒定,并經過專家同行評議、在生物分類學雜志上發表論文,新物種才能被最終認定。
新物種:發現即瀕危?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首席專家丁暉表示,這些在武夷山新發現的物種,是否在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對此我們目前還不了解,因而也無法判斷它們是否瀕危。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采取保護措施。
現在所采取的保護措施,更多的是針對那些知名度和關注度較高、影響較大的明星物種。但實際上,對于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的位置,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相比于只保護明星物種,我們更需要對整個生態系統進行系統性、完整性的保護。
武夷山:生物的天然避難所
位于福建省東北部的武夷山,屬于中亞熱帶氣候,有著非常豐富的生物資源。“生物的天然避難所”“鳥的天堂”“世界生物標本的產地”“研究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等都是科學家們對它的美譽。
從這些稱呼中可以看出,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物種極為豐富。其福建片區只有1001平方公里,但這里記錄到的植物多達2700多種,包括南方鐵杉、鵝掌楸等古老孑遺珍稀物種;記錄鳥類302種、獸類79種、昆蟲6800多種。據不完全統計,武夷山國家公園擁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一級3種、二級48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一級18種、二級95種,還有31個中國特有種。
此外,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生態系統類型也十分多樣。由于其海拔高度差為2000多米,因而植被垂直分帶現象非常完整,常綠闊葉林是其主要植被,此外還有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草甸等。
丁暉表示,生物資源本底調查并非一勞永逸,這一次的調查可以為下一輪的調查奠定基礎。
監制:梁悅
記者:富賾 鶴佳
編輯:馬露絲 彭毓姬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