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我國多地接連發現了新物種。白蓋雞油菌、三峽白前、雅江舌喙蘭……
白蓋雞油菌,名字饞人但不要吃
近日,國際期刊一篇論文中,記錄了一種全球新物種——白蓋雞油菌。
這種菌由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林文飛在天目山發現。其菌蓋表面光滑,稍微油膩,顏色為奶油白色至灰白色;肉質堅實;氣味不明顯。新物種的發現,對于生態保護和生物進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消息報道后,不少網友留言詢問:“能吃嗎?好吃嗎?怎么吃?”
對此,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祁祥斌表示,白蓋雞油菌是雞油菌屬的一種,目前業內對這種新物種的了解還比較有限,建議不要采食,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近期發現的一些新物種
三峽白前
發現地:重慶
三峽白前是由重慶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重慶自然博物館聯合發表并命名的植物。
緋紅金粟蘭
發現地:湖北
近日,武漢黃陂區發現了一個植物新種——緋紅金粟蘭。金粟蘭屬植物藥隔會延長,仿佛一條條漂亮的小彩帶。而絲穗金粟蘭的藥隔顏色是白色的;黃陂新發現的這種植物,其藥隔是紅色的,兩者之間存在明顯區別。
西沙涯蝽
發現地:海南
采自西沙群島羚羊礁(屬永樂群島)和永興島(屬宣德群島)的一種海生昆蟲為涯蝽科的新物種。根據其分布地點,新物種被命名為西沙涯蝽。
普陀條孢牛肝菌
發現地:浙江
暗棕色的“傘面”、布滿鱗片的“傘柄”,這是一朵樣貌特殊的蘑菇。近日,舟山市普陀區完成2021-2022年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確認發現全球新記錄種“普陀條孢牛肝菌”。
我國每年發現200種植物新物種
專家表示,近20年來,我國平均每年發現的植物新種數目在200個左右,占世界新發現植物比例大約十分之一。
光明日報報道稱,據統計,2021年國內共新發表脊椎動物95種,其中新物種80種;發表高等植物新分類群342個,其中新種289個。
接連發現新物種,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研究條件提升,填補了采集空白。從前因為受限于交通等條件,無法到達一些地區進行調查,現在交通、基建等條件提升,使野外考察能夠更加深入到邊境、深山等地。
二是一些常見的物種被重新分類和定義。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一些從前沒有意識到是新物種的也被重新認識。
三是生態環境恢復,促進了物種恢復生長。退耕還林、還草,使很多地區的植被得到恢復,原本處于瀕危狀態的一些物種得以恢復種群,從而更容易被研究者發現。
新物種的發現,有利于提升地區的物種多樣性,對國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維持也有重要意義。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