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胡長幸 常怡
6月10日,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武漢光谷正式開幕。大會期間,生物經濟、生物制藥、合成生物學、生命時空組學、人類遺傳資源、腦科學等主題的十余場專題論壇連續舉辦,眾多高層次嘉賓參與。主辦方邀請施一公、高福、桂建芳、鄧子新、沈巖、舒紅兵、馬丁等兩院院士10余人,他們和業內其他專家一起,共商生物技術創新、人類生命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等發展大事,共同推動生物產業領域最新交流、研討與發展。
在生物經濟高層論壇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等眾多學界大咖發表主旨演講,進行思想碰撞。
圖為生物經濟高層論壇現場(大會組委會供圖)
“就在昨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接受了CRISPR基因編輯療法治療嚴重鐮狀細胞病和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的生物制品許可申請,這是CRISPR的里程碑時刻。今天,我們在光谷開會,意義重大。”施一公在主題為“對我國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思考”的演講透露,西湖大學未來產業研究中心用AI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篩選未來生物產業發展趨勢,共找出30項熱點技術,CRISPR是其中之一。
未來產業可以說今天的技術就是明天或者下個月的產業。“比如說我們做最基礎的結構生物學,甚至是細胞生物學的發現,發現之后一紙之隔就會產生出下一個增長點。”他認為,我國在創新藥領域有了不少突破,仍然需要更多“0到1”領域的創新,可以由創新技術變創新藥的空間和領域非常廣。
施一公發表主題演講(大會組委會供圖)
施一公表示,新藥研發體現國家核心競爭力,要高度重視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為此,他提出了“加大原創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強打造系統化科研創新平臺、強化前沿基礎研究的跟蹤布局、打造國際化人才引育留用體系、推動智能化賦能未來生物醫藥、進一步完善科研項目管理制度”等6項建議。
市場和國家的需要,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引導方向。他援引相關數據指出,預計到2035年,國內或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的人口會超過4億,到了80歲以上的人群中會有相當多的人患上阿爾茲海默癥(老年癡呆癥),而這個病目前沒有有效療效藥,僅此一項就是巨大的創新藥新需求。
施一公說,還有突發大規模公共衛生事件以及環境變化導致的預防性需求激增……都是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面臨的新需求。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