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單位指導,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臺攜手深圳紅樹林基金會等93家機構,共同發布了《中國鳥類觀察年報2023》。該年報顯示,2023年,全國所有省級行政區及特別行政區的記錄鳥種數均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廣東記錄到524種,同比上升10.08%,彰顯出廣東生物多樣性“家底”豐厚。
據了解,該年報基于中國觀鳥記錄中心2023年新增記錄,更新1291種鳥類分布圖,完善中國海鳥分布格局,梳理各省2023年度常見鳥種TOP10及珍稀瀕危特有鳥類狀況等,生動展現了我國鳥類生態的多樣性與最新變化。年報還記錄了414種珍稀、瀕危與特有鳥類;生成中國近海及沿海地區的海鳥分布圖,共記錄海鳥63種,以鸻形目和鰹鳥目較多,珠三角是海鳥主要集中地區之一。
廣東是全球候鳥遷飛路線的關鍵節點之一,也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據悉,廣東歷史記錄有野生鳥類584種,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廣東省各大濕地公園、灘涂地等都會迎來大批候鳥,特別是珠江口濕地、深圳灣濕地、海豐濕地、惠州大亞灣和考洲洋沿海濕地等地,每年都會有數十萬只候鳥抵達過冬,其中不乏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
廣東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鳥類資源,也讓各地觀鳥活動層出不窮。目前,中國內地觀鳥愛好者已從14萬人增長至34萬人。每年都有不少愛鳥者跟隨鳥兒“飛”來廣東觀鳥。廣州、深圳、珠海、惠州、汕尾、湛江等地成為觀鳥愛好者青睞的“自留地”。他們熱衷于鳥類觀察,還兼顧野生動植物保護,成為推動我省自然生態監測與保護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廣東多措并舉強化鳥類保護,把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全面強化鳥類保護列入重點工作內容,充分發揮各級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協調機制作用,為眾多鳥兒保駕護航。同時,廣東著力形成完善的候鳥及其棲息地保護網絡,印發《廣東省候鳥及遷徙通道保護行動計劃(2023-2035年)》等文件,開展遷徙候鳥重要棲息地和遷徙節點監測、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珠江三水鳥生態廊道建設,促進提升候鳥重要停歇點、繁殖地和越冬地的功能。此外,廣東還開展多項宣傳教育工作,舉辦“構建野生動植物智慧保護體系”“鳥節”“愛鳥周”等系列宣傳活動,提高民眾愛鳥護鳥意識,共同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下一步,廣東將繼續深化生態保護意識,構建完善候鳥棲息地保護體系,穩步加強鳥類棲息地內生態修復工作,持續推進珠三角水鳥生態廊道等項目建設,完善候鳥遷徙通道和棲息地保護網絡,加大執法監管力度,高質量促進廣東鳥類保護與恢復。
供稿:事務中心
發布:廣東林業融媒體團隊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