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德陽管理分局工作人員在整理新一輪回收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中驚喜發現,去年在綿竹大杉樹區域為野生大熊貓搭建的“熊貓巢穴”,發現了野生大熊貓訪問了巢穴的照片。從監測畫面看,該大熊貓為成年個體,且體格健壯,十分愜意地在人工搭建好的巢穴中自由活動。
德陽大熊貓國家公園處于“5·12地震”的極重災區,大熊貓棲息地損毀嚴重,大熊貓野外繁育所依賴的樹洞、石洞等庇護所也遭到不同程度損毀,給本就數量較少的大熊貓九頂山小種群帶了長期續存的挑戰。2023年,為進一步落實國家公園保護好大熊貓小種群的措施,德陽熊貓分局在大熊貓小種群聯盟、陽光電源等單位的支持下,啟動了“大熊貓野外人工巢穴科研項目”。該項目在德陽片區的大杉樹、一把傘等大熊貓種群交流活動廊道區域,共搭建10個野生大熊貓人工巢穴,旨在為大熊貓繁殖、歇息提供安全的庇護場所。分局工作人員在專家指導下,就地利用舊樹干、竹子、藤條、苔蘚等自然材料,按照大熊貓喜歡的自然樹洞和石洞等巢穴的形狀,搭建人工巢穴。很快就受到野生大熊貓的喜愛。經專家判斷,這是德陽九頂山大熊貓小種群,特別是受到5·12汶川地震影響以后,首次觀測到野生大熊貓野外“安家”的畫面。該研究項目改善了大熊貓野外棲息條件,提高了生存繁育能力,是解決其野外生存力限制因素的有效探索。從監測結果來看,大熊貓對人工巢穴比較適應,可能會進一步將其作為繁育產仔場所,還需要持續加強監測,評估大熊貓對人工巢穴的利用情況?!?/p>
德陽熊貓分局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初步成果充分證明德陽片區原真性保護措施得當,保護科研方向正確,為創新大熊貓小種群保護和“九頂山-土地嶺”廊道修復路徑積累了科學數據和經驗,極大增強了對大熊貓小種群保護的信心。德陽管理分局將持續開展系統的科學評估,總結大熊貓野外人工巢穴的建設經驗,研究更加適宜的大熊貓野外人工巢穴、產仔洞建設和科研方案,為提高大熊貓九頂山小種群生存復壯做出新探索。
大熊貓小種群聯盟是2021年,在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的指導下,由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德陽、綿陽、阿壩管理分局聯合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四川省綠化基金會、四川省大熊貓保護基金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由德陽管理分局擔任首屆輪值主席,是推動大熊貓小種群保護的協作機制。此次大熊貓野外人工巢穴科學研究項目是聯盟成立后開展的首批科研項目,致力于推動大熊貓小種群棲息地和廊道修復的研究和實踐探索。
關于“大熊貓小種群”的更多信息,來聽聽“滾滾”自己怎么說: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