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天上午,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美國的新冠確診病例剛剛超過1000萬。
在美國的新冠感染人數連日創下新高的時刻,美國——這個新冠疫情最為嚴重國家選出了新總統拜登。
和將疫情政治化、不斷將美國疫情控制不利甩鍋給其它國家、國際組織的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一直強調“去政治化,以科學為主導”。在出席各種場合中,拜登均戴口罩,在第一場總統辯論中,被特朗普嘲諷:“(拜登)是他見過的戴著最大的口罩的人。”
新總統的策略是什么?
和他的競爭者特朗普截然不同的是,拜登顯示了對于新冠疫情足夠的重視:
雖然還沒有上任,拜登已經向公眾了他的抗疫策略。
美國時間周一上午,拜登團隊宣布組建一個13人的新冠咨詢委員會,由前奧巴馬政府的衛生局局長Vivek Murthy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前局長David Kessler, 和耶魯大學藥物和流行病專家Marcella Nunez-Smith共同領導。該小組成員包括多位醫療專家,現任和曾經的政府官員。
疫苗專家,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局前負責人里克·布萊特(Rick Bright)也是委員會成員之一。他曾經提起指控,稱他被調任至較低的職位,因為他抵制政治壓力,拒絕廣泛使用羥氯喹(一種被特朗普推銷為COVID-19治療方法的瘧疾藥物)。
在過去的兩周中,美國確診的COVID-19病例數上升了近65%。每日新病例的7天滾動平均值從10月25日的66,294上升至周日的108,736.7。
在幾個州的醫院中,出現了醫院空間和人員不足的情況。拜登說:“我們仍然面臨著一個黑暗的冬季。” 呼吁美國民眾將病毒和政治區別開來,并且主動佩戴口罩。“如果每個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戴口罩,我們可以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這不是民主黨人活下來或者共和黨活下來的問題,是美國人要活下來,”拜登說。
△拜登在新冠疫情講話中呼吁美國民眾戴口罩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在更早一些時候,拜登團隊還向公眾發布了一份抗疫計劃,其中包括:
1. 在全國強制佩戴口罩。
2. 加強新冠檢測和追蹤。成立一個像羅斯福的戰爭生產委員會這樣的“大流行測試委員會”,用于在短時間內生產大量醫療檢驗用品,提升全國的新冠檢測能力;同時建立一個公共衛生工作隊,動員10萬美國人幫助追蹤密切接觸者,保護高危人群。
3. 永久解決個人防護設備(PPE)問題。承諾將重點放在生產更多這些重要物資上,而不在讓各州,城市,部落和領地自生自滅。
4. 為社區如果應對大流行病提供清晰科學的國家指導,并幫助學校,小型企業和家庭度過難關。
5. 投資250億美元用于疫苗的開發和分發,以保證“它對每個美國人都是免費的”。
6. 保護老人等高風險人群,創建一個美國人可以實時查詢的全國性大流行數據平臺,為民眾的預防措施提供指導。
7. 重建并擴大被特朗普解除的預測,預防和緩解大流行性威脅的防御措施,包括恢復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全球健康安全和生物防御局,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等。
在過去幾個月內,“是否佩戴口罩”對于部分美國民眾來說,不僅僅是預防新冠的議題,更上升到了兩黨政治角力中。特朗普總統曾在7月中旬,接受美國福克斯電視臺采訪時表示,他認為民眾應該享有某些自由,拒絕頒布全國范圍內的口罩強制佩戴令。而在同一周,美國疾控中心發表聲明,敦促所有人佩戴口罩。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 Redfield)博士說:“我們并非對COVID-19毫無防備,而口罩是我們必須減緩和阻止病毒傳播的最有力武器之一。”來自總統和科學機構截然不同的防疫信息,不僅使一些民眾對于美國真實的防疫策略感到迷惑。
拜登在周六的勝選集會上重申他尊重科學的態度,并表示他會頒布“全國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但路透社有報道分析稱,他執行這個強制令的法律權限尚不清楚。
除了口罩之外,拜登團隊提出的加大檢測和追蹤力度等措施都需要依賴國會的大量撥款來實現。
但由于當前的總統選舉結果尚未最終確認,而參議院的兩個重要席位將在明年一月進行二輪投票。眾議院在今年5月提議的3.4萬億的第二輪的經濟刺激方案遭到共和黨人士的反對,隨后在10月1日提出了修正后的2.2萬億“英雄法案”,但至今未和參議院達成一致。因此拜登全套防疫計劃和第二輪經濟刺激方案是否能在國會通過,逐一落實,仍有不確定性。
總統力所不能及的
在美國聯邦制的政體下,通常情況下,聯邦政府只能就防疫防災提供指導性建議,而各州政府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不同的防疫措施,近似于“各掃門前雪”。
由于特朗普政府沒有將強制佩戴口罩作為一項全國抗疫的指導方針,各個州和地方政府只能自己決斷。例如,美國南部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市曾在7月頒布“口罩強制令”,隨即遭到了州長布賴恩·坎普的反對。他聲稱佐治亞州并不需要“口罩強制令”,并且對亞特蘭大市政府的這一命令提起訴訟。
在崇尚自由的美國,美國的各級政府,對個人或企業的行動限制非常有限,不會強行規定民眾或企業必須遵循某種決定。
但在疫情期間,各州政府會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加強政府的管控功能。體現為在調配資源上打破一些法令,并簽署一些要求民眾和企業必須遵循的象征令。例如,取消大型集會,要求民眾帶口罩,禁止企業經營,都是在各州在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之下采取的措施。
△洛杉磯動物園重新開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所以各州疫情控制是否得力,與州政府的政策有關,而與總統本人的態度和抗疫計劃并不直接相關。
在夏季疫情第二波高峰期首當其沖的得克薩斯州是美國實施“居家令“最短的一個州,據《紐約時報》的報道,該州的“居家令”僅僅存在了不到一個月就重新恢復經濟。這也導致了德克薩斯州的新冠確診數量在七八月份猛增。
在持續數月的全國抗疫行動中,特朗普政府飽受輿論詬病的正是他對于疫情的遲緩反應和缺乏統籌協調各州的防疫計劃,令美國錯失防疫的最佳窗口。在早期出現的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搶購新冠治療設備和防護設備;各個州采取的隔離政策和經濟重啟政策步調不一致等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新冠肺炎的傳播。
一度,紐約州是全美疫情最嚴重的州,3月份紐約州是美國第一個新冠肺炎確診過萬的州,4月中旬,確診人數高達18萬。但紐約州長科莫,及時調整抗疫策略, 3月13日宣布州政府進入緊急狀態后,緊接著關閉公立學校,取消50以上人的集會,餐廳關閉堂食;從3月底開始擴展核酸檢測能力,最高時刻一周檢測量2萬6千余人,遠高于其它各州一天幾千人的檢測量。
那段時間,因對抗疫政策的方向不同,紐約州長科莫天天和特朗普在推特上吵架。4月16日,白宮迫不及待發布復工方案,十幾個州馬上宣布放松社會生活管控和恢復商業活動。5月10日,就有將近40個州宣布餐館、商場恢復部分接待能力,導致了美國第二波疫情高潮。
7月份,早早宣布復工的佛羅里達州成為美國疫情的新震中,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多次破萬。
但紐約州一直在嚴格的管控措施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8月6日,紐約州長科莫稱,在6日進行的病毒測試中,整個州的陽性率為1%,紐約州成為全美控制疫情最理想的地區。
△ 紐約市的部分地區下調了新冠疫情的等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進一步開放管制的佛羅里達州,在10月份再一次迎來疫情的高峰。
9月底,佛羅里達州州長宣布,佛羅里達州居民不再因不戴口罩而被罰款,并且取消了對所有企業(包括餐館和酒吧)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的所有限制措施,允許酒店和餐廳百分百開放。這一措施直接導致9月份,每日確診人數已跌至2000余人,一下增多至11月份的5000、6000余人。
美國的疫情在在總統選舉期間,每日確診量多次突破10萬大關,源于各地的游行增多。而那些特朗普的支持者,往往是不戴口罩,也不遵循社交距離的。
有趣的是,美國因新冠病毒死亡率最高的縣,往往支持特朗普。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分析,在人均新冠死亡率最高的100個縣中,有68個縣本輪投票給特朗普的比例高于2016年。
新任總統拜登,是呼吁人們戴口罩,遵循抗疫措施的。但他的作用很可能僅限于他的支持者的遵從,而無法強制各個州政府遵循他的抗疫政策。有分析人士認為,拜登上臺有計劃收緊抗疫政策,但現在想從州政府手里把管控的權力收回來并不容易。兩黨這次選舉的差距并不大,拜登也不敢動作過大,恐激怒共和黨選取和支持特朗普的選民。
雖然拜登承認,總統無法對人們佩戴口罩和接種疫苗方面進行全面授權,但聯邦政府可以采取一種“曲線”方針:必須拿出某種財政激勵措施,說服各州下達人們保持社交距離、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來換取聯邦政府在一些各州渴望依舊的其它項目如高速公路項目的撥款。
疫苗可以一勞永逸嗎?
對于一個感染人數已經超千萬的國家,并不能像中國能追蹤并隔離每一個新冠確診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在保證疫情平緩發展、醫療資源不發生擠兌的同時等待疫苗恐怕是一個更現實的選擇。
哪怕是對于抗疫嗤之以鼻的特朗普政府而言,此前也表示,一旦疫苗獲得批準就會盡快投產,并向民眾發放。拜登在他的抗疫政策中也表示,會投入250億美元用于疫苗的生產和運輸,免費為美國民眾提供疫苗。
美國的每個州都已向美國CDC提交了一項計劃,一旦疫苗獲得批準,他們計劃向億萬美國人接種針對Covid-19的疫苗。代表州和地方公共衛生部門的協會呼吁撥款80億美元以上。
目前全球共有38種疫苗進入第一階段實驗,14種處于第二階段實驗,11種正在進行第三階段的大規模有效性實驗。
美國時間周一(11.8)上午,美國輝瑞公司和它的德國合作伙伴BioNTech宣布,對其冠狀病毒疫苗數據的早期觀察表明,這些疫苗在預防COVID-19方面有效性超過90%。輝瑞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阿爾伯特·布爾拉博士(Albert Bourla)在接受CNBC的電視采訪時說,“這可能是過去100年來最重要的醫學進步。”
△受疫苗消息影響,輝瑞在11月9日的股價大漲了7.69%
圖片來源:老虎證券
白宮冠狀病毒顧問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表示,一種有效性在50%-60%的疫苗是可以接受的。而輝瑞公司這一消息的宣布無疑給美國愁云慘淡的抗疫之路帶來了一線曙光。
輝瑞公司的結果基于外部獨立的數據監測委員會對三期臨床研究進行的首次中期療效分析。獨立的專家小組負責監督美國的臨床試驗,以確保參與者的安全。該分析評估了該試驗的43538名參與者中的94例確診的Covid-19感染。兩家公司表示,該實驗仍在進行中,他們計劃在擁有兩個月的數據后,即11月的第三周,立即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緊急使用授權。
根據目前的預測,輝瑞和BioNTech預計到2020年將生產多達5000萬劑疫苗,到2021年將生產多達13億劑疫苗。該疫苗每人需要兩劑。七月,兩家公司與美國政府達成了近20億美元的協議,提供1億劑預防新冠的疫苗。
不過,拜登對于疫苗仍然保持了謹慎的樂觀,雖然他的公共衛生顧問在星期天晚上(比公眾消息早一天)向他通報了制藥商輝瑞公司的疫苗研制進展,稱其冠狀病毒疫苗的有效性超過90%。他對此消息感到振奮,但依舊強調,疫苗的研發到真正使用到人身上還有幾個月的時間,疾病的大流行還有幾個月才能結束。
在世界范圍內運送上億支冠狀病毒疫苗的計劃將帶來物流方面的挑戰,部分原因是需要將疫苗儲存在極低溫容器中并進行運輸。輝瑞說他們的疫苗儲存溫度為-34攝氏度,而另一家同樣進入三期臨床實驗的公司Moderna此前表示他們的疫苗必須儲存在-4攝氏度的環境中。
美國官員和科學家們希望,一種預防Covid-19的疫苗將在2021年上半年準備就緒。如果計劃如期實現,這將會是一個破紀錄的時間表。
通常需要大約十年的時間才能獲得有效且安全的疫苗。腮腺炎是有史以來最快的疫苗開發,歷時四年多,并于1967年獲得許可。
盡管各大廠商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疫苗研發,美國民眾對于接種疫苗的態度卻日趨分裂。皮尤調查中心在9月份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近半數美國人表示他們可能不會接種新冠疫苗,而在調查樣本中,有意愿接種疫苗的比例從今年5月份的72%下滑到51%。78%的受訪者表達了對疫苗研發進程過快的擔憂。這份報告指出,疫苗的價格,副作用,和實際效果是影響人們接種疫苗可能性的三大因素。
此外,新冠疫苗在人體內的有效期限尚且不能確定。醫學雜志《柳葉刀》此前刊登過一篇關于對初代新冠疫苗的期待的文章,文章觀點稱,初代新冠疫苗在人體內發揮作用的時間可能會少于一年。兩位研究者,斯里蘭卡著名病毒學家Malik Peiris和香港流行病學家梁卓偉(Gabriel M Leung)在結論里寫到:“… 即使證明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我們也不能假設使用COVID-19疫苗會在相當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通過COVID-19疫苗帶來的的群體免疫力來恢復到’前新冠時代’的觀念可能基于虛幻的假設。”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