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給全球制造業和供應鏈帶來了沖擊。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是否會因疫情而受到影響?外媒認為不會。
德國之聲報道截圖
德國之聲27日報道稱,過去20年里,西方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開拓新的市場,大規模進軍中國,中國也逐漸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核心。根據一家德國公司最新的一項調查,全球4/5的大型企業都依賴中國的供應商。在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各地蔓延之前,中國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就顯而易見。中國因疫情而采取“封城”措施后,世界各地的公司都感受到了壓力。汽車制造商,比如現代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等由于無法從中國獲得零件,還一度停產。
報道指出,全球各大企業都在從這場危機中汲取教訓,以便未來更好地應對沖擊。不過,大多數公司并不會考慮離開中國這個世界大工廠。
沃頓商學院運營、信息與決策教授莫里斯·科恩(Morris Cohen)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我并不認為中國作為制造業主要供應商的地位會改變。也許在某些行業會有變化,但總體來說,不會出現結構性改變。"他補充說,有些人說我們要把制造業撤回美國去,但這是不會發生的。"
中國美國商會3月份的一次調查顯示,超過70%的企業表示目前還沒有將生產和供應鏈業務遷出中國的計劃。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Alan Beebe)表示:"與某種說法不同,基于中國的數據表明,我們的大多數會員不會很快打包走人離開中國。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了數月的封鎖后,中國似乎走在了全球經濟復蘇的前列,許多公司最初選擇中國的理由至今依然成立。”
事實上,中國度過新冠疫情最艱難時期后,各行各業都在加緊復工。在華外企的復工復產也在順利推進。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8000多家德國在華企業大都已經恢復運營。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援引德國電視一臺的報道稱,德國在華企業對未來前景看法不盡相同。“有些人希望三個月內實現正常化,另一些人希望在第三季度末實現正常化,還有一些人認為2020年底才能實現正常化。” 德國商會華南辦事處負責人巴特克說。在廣東省,活躍著大約400家德國企業。
巴特克同時表示:“總的來說,人們的印象很明確: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經濟再次復蘇。”
德國公司Melitta是一家生產咖啡機的企業。自2008年以來,該公司就在中國南部生產咖啡機,產品絕大部分銷往歐洲和日本。一月底新冠疫情發生后, Melitta工廠也不得不暫時停業。2月19日,該公司得以重新啟動生產。公司負責人毛勒近日在接受德國電視一臺采訪時說,目前工廠還有一些零部件暫時得不到供應,但350名員工已基本全都回到工作崗位。“對我們來說,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我們又重新上路了。”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