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山間有一種植物特別亮眼,橙紅的葉子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十分醒目,火紅的葉子讓人感到一陣溫暖。而這種植物就是本土最咸的樹——鹽膚木。
提到鹽膚木,估計上年紀或來自農村的小伙伴都知道這種植物,且記憶深刻。也是我們小時候的零食之一。
鹽膚木,為漆樹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葉柄、花序均密被銹色柔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邊緣具粗鈍鋸齒。小葉5-13枚,卵形或橢圓形,葉軸具寬的葉狀翅,小葉自下而上逐漸增大。小葉幾乎沒有柄。
圓錐花序寬大,多分枝,花小,白色,也是很好的蜜源。核果扁球形,熟時紅色或被有一層咸酸味的物質而呈現白色。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鹽膚木,也叫木鹽樹、鹽酸樹、老公擔鹽等。老公擔鹽這個名字很奇怪,可能跟過去獲取食鹽的方式有關。以前鹽工都是體力活,擔鹽的大多是男人,可能男人把山上的鹽膚木果葉等擔回來熬煮成鹽取名吧!
象山花岙鹽場挑鹽照片一定要自象山傳媒,僅供參考
鹽膚木全身上下都是咸的,可能與樹木含有豐富的有機酸有關。那它是如何產生有機酸的呢?據說與它的生長地有關系,鹽膚木是一種比較耐鹽堿的植物,它原本是生長在海水容易倒灌的地區,如河流入海處等地。
這種樹本身不會分泌鹽,而是因為鹽膚木會吸收土地中的鹽分,但是鹽膚木身并不需要這種鹽分,長期累積得多了,會影響到鹽膚木的生長,所以鹽膚木就會將鹽水釋放出來,夏天的時候氣溫高,水分很快就會被蒸發,留下的鹽附著在樹干表皮上、果實上,遠遠看去像是結了一層白霜。
鹽膚木還被叫作“五倍子樹”,乍一聽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是這一別名是堂堂正正的,也是其最奇特之處。或許被鹽膚木特有的“鹽味”所吸引,在昆蟲界有一種叫五倍子的蚜蟲對其情有獨鐘,通過刺傷幼枝或嫩葉,并寄生在里面,從而形成各種狀態的蟲癭。
這些蟲癭“形如小拳,或小如菱,形狀橢圓或長短不等”。宛如一個個臨時房子,供它們在里面吃喝拉撒睡大覺。但這種蟲癭是難得的中藥材——五倍子。五倍子樹由此得名。
在以前食鹽缺乏,先民采摘鹽膚木果實等熬煮或曬制得“鹽”,以此代替食鹽。但這種植物鹽沒有礦物質,不具備食鹽中的氯化鈉,只是含有很多有機酸,并產生咸味。雖然不能代替食鹽,但可以作為調味品使用。
鹽膚木,全身都是寶,春天嫩葉可作野菜食用;秋冬成熟的果實可以當作零食,摘幾個果實入口含化先有咸味后有酸甜之感覺。采些果實放入碗中進行沖泡,泡出來的“鹽”水有些酸。可以代為醋飲或作調味品。
鹽膚木是中國主要經濟樹種,可供制藥和作工業染料(黑色)的原料。其皮部、種子還可榨油。在園林綠化中,可作為觀葉、觀果的樹種。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鹽膚木的根、葉、花及果均可入藥,有清熱解毒、舒筋活絡、散瘀止血、澀腸止瀉之效,能治療多種疾病,如肺熱咳嗽、久瀉不止、便血痔瘡、盜汗、皮膚瘙癢等癥。尤其是中藥五味子,更是不多得的良藥。
鹽膚木樹根(莖桿)切片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現正值秋冬季節,遇到葉紅果熟的鹽膚木,摘一串“鹽果”邊走邊嘗讓味蕾感受一下這種讓人五味雜陳的“鹽樹”。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