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2023中國新產業(北京)峰會在人民網一號演播廳舉行,本屆峰會以“智能新時代 產業新未來”為主題,邀請多位頭部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代表、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智能元年科技與產業的融合共生,探討賦能中小企業發展的新路徑、新場景。
華大集團副總裁、《生物經濟:一個革命性時代的到來》一書主編李斌。人民網記者 于凱攝
峰會上,華大集團副總裁、《生物經濟:一個革命性時代的到來》一書主編李斌作了題為《從GPT到GTP: 迎接大數據驅動的生物經濟時代》的主題演講。李斌首先分享了一則醫學界小故事,解放軍總醫院血液科主任盧學春從事20多年臨床生物信息學研究,利用基因檢測獲取的大數據指導臨床實踐找到物美價廉的幾種老藥,使一位嚴重血友病患者重新站起來。李斌指出,20多年來,伴隨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代謝組、微生物組、表型組等多組學研究的爆發式發展,生命數字化進程加速,把生命科學、醫學帶入數據驅動型研究的新范式?;蚣夹g在防治出生缺陷、早篩早查減少腫瘤發生、預防傳染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唐氏綜合征、遺傳性耳聾、地中海貧血等嚴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不再是一個夢。
當前,生命科學基礎前沿研究日趨活躍,生物技術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為人類應對生命健康、氣候變化、資源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重大挑戰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生物+”越來越成為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的重要動能之一。“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
202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生物經濟發展階段目標:到2035年,按照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我國生物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國際前列,基本形成技術水平領先、產業實力雄厚、融合應用廣泛、資源保障有力、安全風險可控、制度體系完備的發展新局面。
“世界范圍公認,人類進入了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以后的第四種經濟形態——生物經濟,生物經濟以多組學為基礎,基因科技則為生物經濟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李斌指出。
“現在,大家都知道通用人工智能GPT,華大集團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汪建則基于多年實踐提出了GTP理論。” 李斌表示,伴隨基因組學、單細胞組學、時空組學的發展和深化,測序儀測序的數據量正從G級(10的9次方)、T級(10的12次方),正邁向P級(10的15次方),比如華大智造今年推出的T20超高通量測序儀一天就能測200個T的數據量,一年能測5萬到6萬個深度全基因組序列,也就是5萬到6萬人的深度全基因組圖譜。這些大數據反映的都是生命的過程,沒有這些大數據根本不知道生命的變化是什么。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